五是网络安全管理不到位。
从传统手工管理转向自动化管理后,很多领导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跟不上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效益、方便使用,重业务发展,轻安全管理。公安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广电、能源交通、国防和商贸企业等部门和行业的重要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中,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58%。其中,发生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79%,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事件占43%,大规模垃圾邮件传播造成的安全事件占36%。被调查单位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10%,其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以及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六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上存在漏洞。
尽管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在推出前做了大量的测试,但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一定的漏洞。如“震荡波”、“网络天空”、“尼姆达”、“SQL蠕虫”等震惊世界的网络病毒,就是充分利用了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技术上存在的漏洞对信息网络安全进行破坏活动的。由于上面所提到的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造成了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该打的安全漏洞补丁没有及时打上。据公安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因未修补、防范软件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总数的66%。
如:武汉网警破获的35个网站被黑案。2005年1月14日下午5时30分,武汉网络“110”接到武汉一家数码公司的报警电话,称其公司服务器被“黑客”入侵,系统崩溃。13日,该公司技术人员在维护系统时,发现有“黑客”发现了服务器运行的漏洞,冲破服务器的防火墙,试图攻击他们的服务器。技术人员当即与之展开技术较量,由于双方技术大抵相当,“黑客”被暂时控制住了。14日下午,“黑客”再次入侵该公司的服务器,篡改系统、删除重要文件夹,导致系统崩溃。由于该公司的服务器上运行、维护着武汉招商网等35家本地网站,网站上的网页突然消失,相关单位因此无法登录网站。武汉网警通过侦查发现,攻击源是某大学附近的一私房出租屋,并顺利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网警在其房间现场勘查时,在其电脑中发现了攻击服务器的重要证据。杨某是某大学化工专业学生,但爱好计算机,他半工半学,给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络安全工程。经审讯,杨某交代了其利用“黑客”技术侵入、破坏武汉招商网等35家网站的犯罪事实。目前,杨某已被刑事拘留。
七是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
在网络违法犯罪中青少年的比例较大,据2004年浙江省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侦破和查处涉嫌网上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物品及牟利的案件调查结果显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98%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且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应用进入家庭后,家长便成了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关键。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购买了计算机,然而自己则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失去了家长的约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就处在绝对自由的状态下,从而导致不少青少年在网络迷失。
如:仙桃市20岁的“黑客”荣某,非法入侵天津市民政局低保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并在其服务器上建立了淫秽网站“性福天堂”。荣某所办的非法网站“性福天堂”共有注册会员66095人。因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传播淫秽信息牟利,被该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又如:合肥17岁学生为炫耀技术,利用其在互联网上下载的黑客软件,对合肥一中、四中等几所中学校园网站发动攻击,造成部分校园网站瘫痪。从以上两个案例中看出,犯罪主体的低龄化日趋严重。在社会不良现象风气的引诱下,青少年上网缺乏家庭的监管和缺少学校的信息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则是其误入网络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
网络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周围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其犯罪的成因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那时网络违法犯罪的手段将更加巧妙,犯罪领域将更加广泛。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地预防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才能切实地提高网络违法犯罪打击的力度,才能在即将成为犯罪的“主流”的网络违法犯罪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安部政治部编:《犯罪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2]蒋平:《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版.
[3]刘广三:《计算机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马秋枫、江向阳、邢颖、冉瑞雪:《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法律问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年2月版.
[5]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6]尼尔·巴雷特著,郝海洋译:《数字化犯罪》(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关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 领测软件测试网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