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U Intel主流CPU(PⅢ系列)的性能差别主要体现在频率、缓存两方面。其中频率因素又分为主频与外频两部分,缓存因素分为缓存容量、缓存速度、缓存潜伏时间三部分。选用Celeron处理器与PⅢ处理器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很大影响,这一点已经为大量测试所验证。在Intel CPU中,至强(Xeon)CPU是较为独特的,它应用在服务器领域,某些型号仅从表面指标看并不比台式机高,但实际应用中有较大差别。在某次千兆网络产品压力测试中,双路铜矿PⅢ处理器不能完成千兆网络传输要求,速度仅有300M左右,而仅仅更换了同样工艺的铜矿PⅢ Xeon处理器(频率、缓存相同),网络传输速度稳定在800M。
2.内存 内存容量直接影响着测试结果,但同时内存参数的设置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主要集中在CAS、RAS、RAS-CAS等参数的设置上,对于这一点早已为广大测试人员所重视。对于兼容机,内存参数的设置较为全面,调节与记录也比较简单;但基于稳定角度的考虑,原装机一般采用直接读取内存SPD值的方法(相当于兼容机主板BIOS设置中的AUTO),没有人工设定部分,因此需要借助其它软件测试内存的各项参数设置。在某些情况下,参数设置完全相同的内存由于品牌的不同,测试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曾发生在某防火墙产品AB角对比测试过程中,某品牌内存在多规则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高传输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兼容机主板上,某些内存参数仍不能人工设定而依靠SPD预设,不同品牌内存参数存在差异;同时内存电气性能的差异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3.芯片组 芯片组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BX、810系列、815系列、GX芯片组设计性能的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针对不同芯片组开发的驱动程序效率不同,也可能造成与预期不同的测试结果。在某次软件性能测试过程中,发现810DC100芯片组的测试数据低于BX芯片组,这似乎与810系列开发的初衷不符,但经反复测试分析认为可能由于810芯片组在Linux下驱动程序的效率低于BX芯片组,因此造成了这一结果,后来这一点在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中得到了验证。
4.其它 计算机中的其它硬件设备的配置与设置也对测试有着一定影响,如硬盘的转速、缓存容量、寻址时间等,在测试过程中也需要加以注意。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除计算机外,各种网络设备、外围设备也对测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此不再一一叙述。总之,把握好测试环境的硬件配置与设置,是软件测试的重要基础工作,应当引起测试人员足够的重视。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