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博客
  • 软件测试视频
  • 开源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论坛
  • 软件测试沙龙
  • 软件测试资料下载
  • 软件测试杂志
  • 软件测试人才招聘
    暂时没有公告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IPTV的产业链在哪里断裂?

发布: 2007-6-23 14:09 | 作者:   | 来源:   | 查看: 13次 | 进入软件测试论坛讨论

领测软件测试网

   

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 mso-hansi-font-family: ' '">在4月刚刚开完的IPTV中国峰会上,“见证IPTV中国进程,迎接数字电视美好明天”作为大会的主题,受到了与会各方的首肯,IPTV将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连入宽带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数字广播电视、进行VOD点播、网络视频游戏等诸多宽带业务。无疑给各个参与方描绘了一幅诱人的盈利前景,但是作为国内刚刚兴起的产业,机遇与风险并存,IPTV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地连接起来。

1.IPTV2005年通信业最火的概念

各媒体连篇累牍的推波助澜,国内首张“信息网络视听内容集成运营牌照”已经花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诸如此类新闻的刺激下,IPTV的确很吸引人,“我随时想看就可以看的电视”。清晰的画面以及真正意义上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崭新的消费方式和丰厚的盈利似乎触手可及。据MRG市场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亚洲、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验和播放通过IP网络传送的电视节目,预计到2008年,全球新增IPTV用户数量将从2004年的200万增加到2600万。

IPTV产业链里,电信运营商、有线网络运营商、内容及增值服务提供商、技术方案提供商、上游器件商、终端设备商、研究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核心力量需要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将IPTV打造成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新型消费方式,但是各方面的利益如何协调成为IPTV发展最大的瓶颈,这里面既有国字号的电信、广电垄断企业,也有跃跃欲试的家电厂商、还有国外风险投资的虎视眈眈,要让IPTV顺利地成长起来,谈何容易?

在国内,2004年下半年IPTV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为其在2005年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IPTV带来的革命性的收看、互动娱乐方式所带来的需求量不可小觑,IPTV将大有可为。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在IPTV的推动下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同时IPTV的发展也会使电信市场更加开放,为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走向融合提供了可行的赢利方式。

2.国内数字电视推广模式难以复制

2003年开始,国内各地的有线数字电视在推广数字电视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其中以青岛、佛山、杭州等地较为出色,青岛广电局以小区为单位,向用户免费赠送数字机顶盒,同时强行停止传送模拟信号,全部改成数字信号。佛山则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收视费每月增加了3元,免费送机顶盒。杭州最为彻底,广电联合日报社、网通等公司,合资成立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共同推广数字电视。但是青岛有财政支持、政府低息贷款,佛山只是追求推广的效率,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业模式,杭州虽然能够把广电、电信等各产业环节整合成了一个实体,但是杭州网通的股份中本来就有广电的资本,其他有多少地方能有这样的天然优势呢?

当前,IPTV在国内尚处于引入期,消费者对IPTV的了解还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态,整个产业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整合、市场培育工作。业内认为这个阶段将持续到2006年。从2007年开始,随着运营商推广力度增大、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内容提供商的服务日益丰富,IPTV业务将出现飞速发展。但是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都需要建设或升级IP/ATM城域网、视频业务系统、宽带接入网和家庭网络。这个设备投资的巨大的市场机会已经引来了华为、中兴通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UT斯达康、思科、港湾、朗讯等企业,每家企业都积极推广自己的IPTV解决方案,这给那些打算进入终端制造的厂商无疑提高了门槛,如果要让自己的终端能够在IPTV的大潮中分一杯羹,与各地不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是首要问题。

3.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如何博弈?

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到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但是截至20046月,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约600万,离广电总局要求的3000万户差距还是很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字电视形成的巨大产业链没有良好衔接是主要原因。

电信运营商、有线网络运营商面对巨大的市场无疑都想在最开始抢得先机,由于可能对传统电视部门形成巨大冲击,广电管理部门仍然采取电视媒体市场准入管制,而国内影视制作传播系统大部分在广电控制下,广电政策变动对IPTV发展影响很大。现在搞IPTV还需要广电网内容服务的授权。是广电主导下还是电信运营商主导下建设IPTV的价值,将成为两大集团博弈的第一步。

技术方案提供商、上游器件商、终端设备商,这些提供或软或硬产品的企业,只有紧跟电信和广电的步伐,才有可能获得丰厚利润,也难怪无论是华为、中兴通讯,还是阿尔卡特、UT斯达康,甚至盛大、夏新、TCL等等,都争先恐后地投入或多或少的研发资源,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上马投产,但是由于牵扯到巨大的政策风险,哪一家又敢于盲目乱动呢?

内容及增值服务提供商无疑可以从IPTV中获得长期巨大经济利益,盛大希望能够通过机顶盒将游戏固化进服务,中央台下属的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中视网络公司也希望依托中央台强大的频道资源,在IPTV发展中抢到自己的蛋糕,虽然目前中视网络公司提供的IPTV内容与央视的免费频道没有区别,但是还是能够满足一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地区的需求。由于广电的背景,中视网络、中视传媒等公司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但是面对盛大这种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和纵连横,或者拼个你死我活,鹿死谁手只有大家拭目以待了。

至于研究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在产业链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易观国际、央视索福瑞等等市场调研公司,无不连篇累牍地推出IPTV的行业分析与展望,至于投资机构,目前还是只有那些“国字号”背景的单位,可以将筹码压在中科院成立的诸如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身上,但是前景如何,只有各凭本事了。

4.接起断裂的链条,共创丰厚利润

我国电视用户数量超过3亿,而PC拥有量只有3630万台,将电视加一台机顶盒,电视观众就变成了宽带用户。如果能将电视转化为网络终端,即使只有30%的电视转化成功,也有近一亿的市场潜力。电视机是最直接、最有潜力转化为互联的家庭终端,IPTV即是这样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业务,IPTV的产业链一旦能够顺畅连接,必将会给各方参与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虽然IPTV产业链条的衔接还不是那么顺畅,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IPTV巨大的市场潜力,要让IPTV产业的齿轮能够顺利地咬合,首先是相关政策的尽快明朗化,目前电信与广电交叉进入IPTV势必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一定的混乱,如何区分各自的职能和利益,有效地引入良性竞争,都需要国家政策的确认,电信和传统媒体部门对IPTV的积极态度已经表露无疑,而一旦大规模商用,短期内对广电传统电视部门的冲击还难以估量,尽早确定产业营运模式势必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IPTV产业急需更好的软硬件环境,由于IPTV对带宽的技术要求、对版权的冲击以及教育消费者接收新的消费习惯等等都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掌握好节奏。截至2004年底,国内上网人数超过1亿,宽带用户3000多万,网络电视用户也从2000年的1万户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万户,总体来说,当用户比例达到10%的阶段时,网络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资源需要时时更新,英国最成功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天空电视台,为了创造自己的优势,不惜在转播足球赛的时候给每个球员配备一台摄像机,大大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无论是通过光纤到户(FTTP)技术提供给用户的带宽、机顶盒,还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互动游戏等等,只有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第三,运营商实施切实有效的盈利模式。无论是广电还是电信部门,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IPTV与传统的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模式不同,传统的有线电视模式中,广电部门是运营的中心,互联网模式中,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业务的中心,但是IPTV产业要发展,必然要求1s以下端到端的时延、个性化频道、丰富的业务内容去吸引用户。IPTV产业链中的企业准确定位自己的业务,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和合理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取的良好的赢利。参照传统的电视行业,虽然国内的节目制作权力还是属于广电部门,但是随着湖南卫视等一大批改革者对“制播分离”的成功运作,将部分频道或节目外包给专业的制作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IPTV的品牌包装、内容采集整理、频道运营等通过专门的IPTV服务商来操盘,通过建立双赢的利润分配模式、激励和惩罚机制,在合作上保持相对长期的稳定性,将能更有效地推动IPTV业务的发展。另外运营商在目标市场定位、资费和销售渠道策略上还需要发展出紧贴用户实际需求,切实可行的赢利策略。

第四、产业链条所需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除了运营商的带宽建设需要提速、服务商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外,技术方案提供商、上游器件商、终端设备商需要尽快将技术市场化,并通过上量而摊薄成本,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接受IPTV。目前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盛大的“IP机顶盒”,通过预装了两套操作系统的IP机顶盒,连上互联网后,就可以借助电视机,将盛大所有的游戏移到客厅来玩,也可以通过它来收看更丰富的数字电视频道,进行互动点播,作为游戏内容提供商的盛大,以网络运营商和传统节目提供商之外的第三类企业杀入IPTV,虽然前途如何还有待观望,但是无疑给IPTV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关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 领测软件测试网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2023014753号-2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

软件测试 | 领测国际ISTQBISTQB官网TMMiTMMi认证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领测软件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