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先锋
在国内软件外包测试服务的大军中,从事软件本地化和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和国内本地化公司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承接软件外包测试的主力军。
全球本地化“三巨头”之一的保捷环球公司,在2004年积极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力度,其中国公司扩大了软件测试工程部,成立了亚洲多语言测试中心,凭借良好的专业服务品牌,与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总部和各分公司紧密协作,在人才聚集、测试环境、规范流程等方面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为客户提供包含功能测试、语言测试、本地化测试、文档测试、测试用例设计、修正软件缺陷等多语言、多平台的全系列外包测试服务。
靠软件本地化起家的本土本地化服务公司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些公司义无反顾地成为外包测试服务“急先锋”。面对潜力巨大的欧美软件外包的高端市场,国内本地化公司凭借多年为这些国际软件巨人提供软件本地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由于多年来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提供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项目管理经验,这些都为本地化公司成为测试外包的排头兵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思创新公司总经理陈淑宁先生于2004年1月,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针对我国软件产业现状,陈淑宁先生指出,中国软件企业起点低,从整个大型软件的开发流程来看,测试是中国企业相对容易切入的点。从这个角度,中国软件企业可以学习微软等大型软件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的成功经验。2004年文思创新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的试点企业。据了解,文思创新目前从事软件外包测试的员工达到三四百人的规模,并且在上海、武汉、美国和日本成立了分公司。
博彦科技在2004年年底,完成了向集团型企业迈进的关键一步。凭借在美国和日本设立的分公司和当地人才,它们可以为美国和日本的客户提供软件测试、软件开发和本地化服务,与2004年被认定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的首批试点企业。博彦科技已经在日本、美国设有分支机构。据了解博彦科技现有员工达400多人,为了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优秀的行业人才,它们启动了“金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达到1600人,到2007年达到3000人,争取成功实现上市。
天海宏业的总经理孙永吉在2005年1月13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我们的软件外包的营销额达到700多万美元,40%以上的市场份额来自美国和日本等海外市场。”。早在2002年6月,天海宏业就开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是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第一批50家试点企业之一。 在软件测试领域,天海宏业提供多平台、多语言的软件功能测试和软件全球化测试,通过位于美国的项目管理中心、位于北京的运营中心,以及位于亚洲各地的合作伙伴,向跨国 IT 企业提供覆盖多种语言的外包测试服务。
三模式
从为客户提供外包测试服务的业务模式看,共有三种:现场测试、公司内部测试和设立联合研发中心。
现场测试模式是人员外派模式,主要就是供应商把自己的人员派到客户的现场提供服务(On-site),这是在做外包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基本上供应商只提供人员,不控制项目开发的过程,项目实施过程完全由客户控制。现在国内很多提供测试外包服务的公司都在按照这种方式提供服务,这从各种招聘网站大量发布的赴微软、IBM测试的招聘广告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据天海宏业负责软件测试的副总裁石武太介绍,他们公司大约50%的测试人员外派到国际软件公司在国内的研发中心进行软件测试。
公司内部测试(In-house)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离岸外包(Offshore)的模式。完全离岸外包模式适用于项目上比较成熟、定义明确的情况,例如软件本地化测试绝大多数是本地化公司从客户那里承接项目然后在本公司内部进行测试,国内提供本地化测试的博彦科技、文思创新、天海宏业和多语科技等多年来一直采用这种测试方式。另一种是现场增援和离岸结合起来的模式(Onsite + Offshore)。有一些人员要派到欧美客户那里去,有一些则在中国做。博彦科技较多采用这种模式,比如在美国客户那边有两三个人的团队,但是在国内可能有30个人、50个人,但是他们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做同样项目。
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是测试服务商同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深入客户行业核心业务后采取的模式。这时,双方实际上已经从供应商、客户关系转化为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在我们国家出现的比较少,但是有逐步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据文思创新负责仁科公司事务的的Jeff Wu介绍,文思创新和仁科联合创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就属于这种模式。
三道坎
尽管不少人士认为软件外包测试属于价值链的低端服务,但是低端不等于低技术、低管理、低质量,对于准备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的公司而言,要加入外包测试服务队伍,至少需要跨越“三道坎”。
第一道坎是难以赢得国际IT客户的信赖。中国软件业在空间巨大、利润丰厚的欧美高端市场迟迟未能实现外包突破,几乎成了很多软件业人士“永远的痛”。因为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是一朝一夕所成,正可谓“冰冻千尺,非一日之寒”。国内本地化服务公司都是从为欧美国际公司提供软件本地化服务起家的,具有先天优势,在多年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的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赢得了客户的尊重,甚至成为客户的业务和战略合作伙伴,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本地化公司从多年的默默无闻,成为今日欧美软件外包测试服务的“急先锋”的原因所在。
第二道坎是不完善的业务流程。现代外包测试几乎贯穿软件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软件编码和缺陷处理等环节,都需要测试者适时介入。由于软件开发的阶段性、周期性使得软件测试需要多次对软件中间测试版本(Builds)进行测试。另外,大型软件外包测试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外包测试公司等)的项目人员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各负其责并进行有效交流。此外,软件缺陷的报告和修正,软件进度报告的提交,软件环境设置,测试工具的选择和测试团队的管理都需要制订科学的流程并得到客户的认可,以满足国际软件外包测试的要求。
第三道坎是缺乏测试专业人才。外包测试是软件项目实施过程细分的产物,属于为客户提供技术和质量服务的中间环节。而且软件外包测试是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而不是随意地、松散地、杂乱地实施过程,需要符合软件外包测试服务的各类人才,包括软件测试执行工程师、测试组长、测试经理,以及市场业务人员。由于软件测试属于新兴职业之一,外包测试通常对从业者的外语能力、学习能力、专注性和职业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普通高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以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课程,因此,要招聘到大量的外包测试人才成为这些外包测试公司面临的棘手问题。
初上路
尽管国内外包测试服务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就整体而言,国内测试外包仍处于初级阶段,像学步的孩子刚刚上路。一方面,国内很多软件公司很少准备将测试外包,甚至很多软件公司缺少内部的测试人员,并且轻视软件测试。另一方面,除了当前由本地化公司在承接国外软件外包测试的表现比较“抢眼”外,其他专门从事第三方软件测试的国内机构数量很少,一些国内测试公司感叹国内软件外包测试缺乏启蒙,面对空旷的测试舞台,常常成为“孤独的舞者”。
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最缺乏的不是编程大师,而是测试大师。为改变这种状况,培养我国高素质的软件测试人才,提高我国软件的整体质量,需要政府信息主管部门和各级软件协会,制订标准、实施办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各类软件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针对软件外包的专业培训;软件开发公司和软件测试公司从内部积极培养人才。
可喜的是政府已经在这方面积极行动起来,而且目标明确。2004年上半年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实施了 “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和试点基地的认定工作。同年12月16日,包括软件测试平台在内的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三库四平台对国内软件企业开放。此前,国内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五部委曾联合颁布124号文件,其中对软件的测试和标准化做了明确规定,并计划进行修订这些软件测试标准。
为了满足对外包测试人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各类社会培训和教育机构开始推出针对测试外包的各类培训,很多机构是与外包服务公司联合定向培养。某些教学质量较好的培训机构请资深测试专家讲解全球领先的软件测试理论,并通过上机操作、动手实验、案例讨论和公司实习等手段,使学员全面系统地掌握软件测试的前沿理论、先进技术和高超方法,提高学员的整体软件测试水平,使其拥有独自承担实施测试项目的能力。
就企业方面而言,随着更多的国内大型公司实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产品国际化测试的需要将不断提高,有一些国内软件公司已经开始将软件测试外包出去,为国内软件测试外包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国内提供测试外包服务的公司也将不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全球主要客户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实施合理的国际化布局,与客户实现零距离接触,以便提供更优质、及时的外包服务。本地化公司在软件测试外包市场方面扮演着启蒙行业、引导客户、培育市场和人才方面的角色。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