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质量标准
质量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特性,总是与某个实体联系在一起,没有普遍适用的高质量标准。在ISO的标准中,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实际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说,质量的好坏主要应由使用者来确定,对一些用户来说是高质量的系统,对另一些用户则可能完全不能接受。
----为便于开展工作,制定一个标准十分必要,这个标准必须在投资规模、系统目标、技术手段、系统功能等关系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在投资规模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应影响目标的实现,且不应降低性能;为实现目标不能以牺牲性能为代价,等等。因此,只有通过确立一个恰当的标准才能实现目标、方法、性能的综合平衡,以便使系统达到一个最佳效果。如果建设单位在系统开发时没有确立标准,那么,“第三方”应该帮助建设单位建立其目标系统功能和性能应该达到且能够达到的质量标准。由于没有标准而造成甲乙双方纠缠不清的例子不胜枚举。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对于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来说,要使产品达到比较高的质量,首先要建立一个质量标准,其次是要建立一套能使这一标准得以达到并加以保持的机制。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这种机制就是人们所说的质量控制。工厂的质量控制部门与制造部门一起保证产品达到所期望的质量水平。质量控制包括的内容比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要广泛得多。它从原料检验开始,贯穿整个生产流程。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产品的制造一样,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第三方”在开发过程中也需要对承建方的开发人员提出各阶段应达到的一定质量水平的质量要求,并且建立起一套机制,来保证维持这一质量水平。如果按照一些人的认识,信息系统是手工艺品,是一种精神产品,不能以某一个标准来衡量,那么,在这些人所在的地方,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就很难进行。实际上,个人的技术能力只是反映在能否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完成工作,但最终成果还是可以按照某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估的。质量保证工作是把信息系统开发由“艺术”变成工程的重要的一步。
注重系统方案评审
---由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含量高,要进行质量管理,承建方完成的工作到底合格与否,必须有一个结论。因此,对承建方的工作进行评审是必不可少的。
----评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使用者的要求是否得到了充分满足,但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也要全面分析,不能全盘接受,要看这些要求与总体目标及其他使用者的要求是否有矛盾。对监理来说,应保证系统建设单位总体开发目标的实现。
----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在系统进入实际开发之前,先对系统进行方案评审。评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目标系统能否满足具体使用者及建设单位决策层的要求。决策层的目标优先,操作者的要求其次。这两者之间常常是有矛盾的,对于监理来说,了解矛盾所在非常重要。任何局部的要求都应在满足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相互协调。
----(2) 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是不是标准化的方法。所谓标准化的方法,就是已成功证明有效的原则、程序、标准等。质量管理中要检查开发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是否采用了这些方法。
----(3) 开发人员对软硬件资源是否进行了优化使用。优化涉及到系统设计,如采用合适的系统平台和编程工具,以及对软硬件资源的最佳利用等。
----监理人员要与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共同完成这些工作。但监理人员不承担设计责任,他们只是提出参考意见,最后的决定仍要由建设单位领导做出。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