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系统时,首先是描述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以构造系统的结构;第三步是描述系统的行为。其中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静态的,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五个图形。其中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四个图形,是UML的动态建模机制。
3.2 使用UML建立本系统的模型
⑴ 系统的用例图
用例图被称为参与者和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图3是本系统的用例图。由三个二元关联类的事项组成,即消费者与系统服务器之间的卡的管理事项,储值卡与收款机之间的消费事项,以及系统服务器与服务员的结算事项。整个系统参与者是消费者、管理员和服务员。
⑵ 系统的顺序图
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系统中,系统服务器处于主动位置,它管理相关的事项和其它类,从系统服务器、储值卡、收款机三类活动的相关对象开始进行执行路线追踪,发现系统中各种消息连接。用图4的顺序图对消费事项个案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⑶ 系统的部署图
部署视图描述位于节点实例上的运行构件实例的安排。节点是一组运行资源,如计算机、设备或存储器等,部署视图用部署图来表达。图5表示系统中各构件和每个节点包含的构件。
⑷ 建模各阶段及相关UML构造
从使用UML建模的整个过程来讲,可分成概念级建模、逻辑级建模、物理级建模三个阶段。概念级建模用于需求分析阶段,主要采取用例图、对象图、活动图来表示;逻辑级建模用于分析和初步设计阶段,主要用类图、序例图、状态图来表示;物理级建模用于详细设计阶段,主要用类图、数据库设计模型、DDL脚本、构件图、配置图来表示。
本系统只是简单地给出这三个阶段对应的相应图例。在物理级建模阶段,设计人员理解系统和数据库的交互后可为转向数据模型做准备,把类映射到表格,把属性映射到列,把类型映射到数据类型,把关联映射到关系,使系统分析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同步进行,避免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的脱节。
4 结论
从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可以看出,UML作为面向对象建摸领域的工业标准,在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的各个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统模型。从而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问题的描述达到相同的理解,以减少语义差异,保障分析的正确性。
5 参考文献
[1] 段培同,王宜怀.基于UML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 .聊城大学学报,2005( 1) .
[2] 汪林林,华奇兵. 基于UML的MIS分析与设计方法[J]. 计算机科学,2002(4) .
[3] 郁磊. 统一建模语言在小型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2002(7) .
[4] 邵维忠,麻志毅,译. UML用户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12.
[5] 邱仲潘.UML与Rational Rose2002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16.
[6] Wendy Bogge. UML with Rational Rose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