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元测试的目的
一个单元测试从整个系统中单独检验产品程序代码的『一个单元』并检查其得到的结果是否是预期的。要测试的『一个单元』其大小是依据一组连贯的功能的大小及介于一个类别及一个包(package)之间实际上的变化(varies)。其目的是在整合程序代码到系统的其余部分之前先测试以便找出程序代码中的臭虫(bugs)。Junit等支持在Java程序代码中撰写单元测试。
在整合之前于系统其它部分隔离起来抓虫的理由是因为那是比较容易的找到臭虫(亦即比较快且便宜)及比较容易修正问题(并显示其解决方式是可行的)。
单元测试对于在初始整合一小部分程序代码以及整合其余的改变之前提供了一些利益。如果有人需要变动现有的程序代码,事实上单元测试仍然可以让他对于其最后的程序代码更有信心;即他的改变不会破坏任何东西。愈好的单元测试让人愈有信心--理想上测试必须在加入的新功能前也随之更新。
2. 谁来撰写单元测试及何时撰写单元测试
程序代码测试可能是非常乏味的,尤其是测试别人的程序,而当你是一个程序设计师的时候尤甚。但程序设计师喜欢撰写程序,因此为什么不让程序设计师撰写一些程序可以作为测试之用呢?
当单元测试正确的实作可以帮助程序设计师变的更有生产力,而同时提升开发程序代码的品质。有一点你必须了解的是单元测试应该是开发程序的一部份是很重要的;而且程序代码的设计必须是可以测试的。目前的趋势是在撰写程序代码之前要先撰写单元测试,并且把焦点放在Java类别的接口及行为上。
先写测试,再写代码的好处:
从技术上强制设计师先考虑一个类的功能,也就是这个类提供给外部的接口,而不至于太早陷入它的细节。这是面向对象提倡的一种设计原则。
好的测试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文档,这个类使用者往往可以通过查看这个类的测试代码了解它的功能。特别的,如果你拿到别人的一个程序,对他写测试是最好的了解这个程序的功能的方法。xp的原则是make it simple,不是很推荐另外写文档,因为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处于变动中,如果在早期写文档,以后代码变动后还得同步文档,多了一个工作,而且由于项目时间紧往往文档写的不全或与代码不一致,与其这样,不如不写。而如果在项目结束后再写文档,开发人员往往已经忘记当时写代码时的种种考虑,况且有下一个项目的压力,管理人员也不愿意再为旧的项目写文档。导致以后维护的问题
没有人能保证需求不变动,以往项目往往对需求的变动大为头疼,害怕这个改动会带来其它地方的错误。为此,除了设计好的结构以分割项目外(松耦合),但如果有了测试,并已经建立了一个好的测试框架,对于需求的变动,修改完代码后,只要重新运行测试代码,如果测试通过,也就保证了修改的成功,如果测试中出现错误,也会马上发现错在哪里。修改相应的部分,再运行测试,直至测试完全通过。
软件公司里往往存在开发部门和测试部门之间的矛盾:由于开发和测试分为两个部门,多了一层沟通的成本和时间,沟通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发生。而且极易形成一个怪圈:开发人员为了赶任务,写了烂烂的代码,就把它扔给测试人员,然后写其它的任务,测试当然是失败的,又把代码拿回去重写,测试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这种怪圈的根源是责任不清,根据xp中的规定:写这个代码的人必须为自己的代码写测试,而且只有测试通过,才算完成这个任务(这里的测试包括所有的测试,如果测试时发现由于你的程序导致别的组的测试失败,你有责任通知相关人员修改直至集成测试通过),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简而言之,如果程序设计师要写一段代码:
先用junit写测试,然后再写代码;
写完代码,运行测试,如果测试失败,
修改代码,运行测试,直到测试成功。
如果以后对程序进行修改,优化( refactoring ),只要再运行测试代码。如果所有的测试都成功,则代码修改完成。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