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前提:执行软件质量框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软件质量框架最难的地方不是学习,而是执行。在一个组织中,需要评估应用软件质量框架需要多少的投入,对目前的开发过程有多大的助益。一般来说,组织的规模越大、其开发过程和产品越复杂,就越适合采用软件质量框架。
方法学前提:在敏捷方法学中,对规则和秩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规则和秩序,以XP为代表,它对代码都有要求;另一种则不那么强调,以自适应软件开发为代表,它不要求程序员的具体行为。软件质量框架采用第一种观点,要求组织中存在严谨的规则和秩序。
软件质量框架的价值观
明确具体:对软件的管理必须是明确具体的。软件开发是工程、也是艺术,需要紧密的协作和沟通,任何一个含糊的指令都可能导致软件开发中出现错误,所以,在软件开发中,任何一个指令都应该是相对明确的。为什么说是相对呢?是和成本相对,指令越明确,成本就越高。例如,你可以把需求文档写的非常的具体,但是你需要付出制作和维护的代价。所以我们的明确性是一个考虑成本前提下的特性。
明确具体要从综合上考量。怎么理解呢?例如,XP中的用户故事是非常不精确的,按道理说它是不明确,也是不具体的。但是在整个开发周期中,将会有迭代、测试、现场用户等多种手段使得用户故事明确具体起来,所以从整体上看,它并不违反我们的价值观。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仅仅是QA部门的工作,。这个道理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软件开发业。
容错:软件开发是人的工作,人是无法避免错误的。所以,软件质量框架中允许犯错。因为不犯错是天方夜谭。你就算做了这方面的强制规定也无法避免它的出现,反而会引发其它的问题,例如隐瞒错误,或为了隐瞒错误而导致的额外成本。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允许发生错误,并建立一套监测、管理、反馈、修改错误的体制。
规范:在前提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规范是软件质量框架的基本态度。所以,软件质量框架中强调规范,并使用规范来推动框架的运作。
测试:软件质量框架非常强调测试,测试是保证质量的必由之路。测试要尽可能的多,尽可能的频繁、测试结果要尽可能快的反馈。这是软件质量框架对测试的基本态度。测试是综合性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工件,都需要伴随着相应的测试工件。这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如果你不能够为你的工作制定一个完成的标准,你又该如何开展你的工作呢?
软件质量框架的结构
上图表现了软件质量框架的结构。处于结构核心的是技术架构和管理架构。软件质量框架既不是方法学,也不是一个软件,更像是两者的结合体。技术架构和管理架构的融合体现了这一特性。软件质量框架并不关心单个开发人员的效率,它关注的是开发团队整体的效率。因此,管理架构在框架中的意义在于它定义了一套软件管理的方法,能够对开发人员及其他们的工作进行管理。从这一点来看,它的作用和软件工程方法学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软件组织在迈向软件过程的途中往往因为现实的困难而止步不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引入方法学的过程中生产效率降低了,而引起组织成员对变革的怀疑和不满。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