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Signature-based detection)又称Misuse detection,这一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它可以将已有的入侵方法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2.常用检测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特征检测、统计检测与专家系统。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报告,国内送检的入侵检测产品中95%是属于使用入侵模板进行模式匹配的特征检测产品,其他5%是采用概率统计的统计检测产品与基于日志的专家知识库系产品。 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对已知的攻击或入侵的方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形成相应的事件模式。当被审计的事件与已知的入侵事件模式相匹配时,即报警。原理上与专家系统相仿。其检测方法上与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式类似。目前基于对包特征描述的模式匹配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预报检测的准确率较高,但对于无经验知识的入侵与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统计检测 统计模型常用异常检测,在统计模型中常用的测量参数包括:审计事件的数量、间隔时间、资源消耗情况等。常用的入侵检测5种统计模型为: ● 操作模型,该模型假设异常可通过测量结果与一些固定指标相比较得到,固定指标可以根据经验值或一段时间内的统计平均得到,举例来说,在短时间内的多次失败的登录很有可能是口令尝试攻击; ● 方差,计算参数的方差,设定其置信区间,当测量值超过置信区间的范围时表明有可能是异常; ● 多元模型,操作模型的扩展,通过同时分析多个参数实现检测; ● 马尔柯夫过程模型,将每种类型的事件定义为系统状态,用状态转移矩阵来表示状态的变化,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或状态矩阵该转移的概率较小则可能是异常事件; ● 时间序列分析,将事件计数与资源耗用根据时间排成序列,如果一个新事件在该时间发生的概率较低,则该事件可能是入侵。 统计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具有较高检出率与可用性。但是它的“学习”能力也给入侵者以机会通过逐步“训练”使入侵事件符合正常操作的统计规律,从而透过入侵检测系统。 专家系统 用专家系统对入侵进行检测,经常是针对有特征入侵行为。所谓的规则,即是知识,不同的系统与设置具有不同的规则,且规则之间往往无通用性。专家系统的建立依赖于知识库的完备性,知识库的完备性又取决于审计记录的完备性与实时性。入侵的特征抽取与表达,是入侵检测专家系统的关键。在系统实现中,将有关入侵的知识转化为if-then结构(也可以是复合结构),条件部分为入侵特征,then部分是系统防范措施。运用专家系统防范有特征入侵行为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完备性。 入侵检测产品选择要点 当您选择入侵检测系统时,要考虑的要点有: 1. 系统的价格 2. 特征库升级与维护的费用 3. 对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最大可处理流量(包/秒 PPS)是多少 4. 该产品容易被躲避吗 5. 产品的可伸缩性 6. 运行与维护系统的开销 7. 产品支持的入侵特征数 8. 产品有哪些响应方法 9. 是否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评测 主要的权威测评机构有: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无论从规模与方法上入侵技术近年来都发生了变化。入侵的手段与技术也有了“进步与发展”。入侵技术的发展与演化主要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 入侵或攻击的综合化与复杂化。 入侵主体对象的间接化,即实施入侵与攻击的主体的隐蔽化。 入侵或攻击的规模扩大。 入侵或攻击技术的分布化。 攻击对象的转移。 今后的入侵检测技术大致可朝下述三个方向发展。 分布式入侵检测 智能化入侵检测 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完)
入侵检测技术知识介绍
入侵检测技术分析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