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博客
  • 软件测试视频
  • 开源软件测试技术
  • 软件测试论坛
  • 软件测试沙龙
  • 软件测试资料下载
  • 软件测试杂志
  • 软件测试人才招聘
    暂时没有公告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蠢人的黄金

发布: 2008-9-19 10:07 | 作者: 不详 | 来源: 测试时代采编 | 查看: 26次 | 进入软件测试论坛讨论

领测软件测试网

諷刺的是,這些失敗的專案最後卻做了與成功的專案一樣多的規劃和程序管理。失敗的專案仍然得做瑕疵追蹤,來管理所有被發現的錯蟲。期限將至時,他們必須更小心地評估自己的軟體,隨著期限壓力的增加,他們每週重新評估,有時候甚至每天重新評估。他們花時間在穩住各方對本專案的期望,設法讓大家相信本專案能夠如期完成。他們必須實施程式品質標準,在加入一段新程式以前,確保不致傷害到整個軟體。由於這些工作都太遲了些,所以真正的效益是有限的。和失敗的專案比較起來,有效率的組織所採用的進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事實上,專案如果一開始就走對的話,以上所述的失敗專案末期所做的事情,可能根本不需要。

如同圖2-5所揭示的,最聰明的組織──能用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可靠的軟體──花在寫程式的資源,其實佔總預算的比例並不甚高。最不聰明的組織,把所有的預算都花在寫程式,和改掉自己所寫的程式中的錯蟲。他們的總成本是偏高的,因為他們沒有為加強工作效率而奠立基礎(關於這一點,在 第七章5 中有更詳細的說明)。

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之所以繼續被人運用,是因為它有兩點很吸引人。第一,它能讓團隊很快地表現出專案有進展的跡象──他們第一天就能把巨石推進十公尺,而有效率的團隊還在砍樹製造滾輪木,準備道路好讓日後的移動順暢,巨石根本沒有任何移動。如果主管和顧客不夠聰明,不明白成功的軟體開發本身的動態性──而大部分的老闆確是如此,這時候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看起來真是不錯,因為專案會很快開始有進度。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吸引人的第二個原因是,它不需要任何訓練。在軟體業,軟體工程方面的平均訓練支出是很低的,因此把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當作第一個選擇是非常普遍的。乍看之下它是多麼誘人,但它是蠢人的黃金,而有經驗的軟體開發人員知道,它是沒有價值的。


圖2-5進步的軟體開發方式在初期要投入比較多的努力,而避免掉專案後期大量而不必要的工作。

勿採用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


專案一開始進行就可看得見某些結果,這一點非常誘人,這就是為什麼不斷有顧客和管理者掉進寫了再改的陷阱裡。專案的利害關係人若是想左右開發方式,大都會在專案剛開始的時候。如圖2-6所示,寫了再改的開發方式的確在初期顯現出比較好的進度,但是優異的專案暫時看不見有形的進度。

當顧客或主管想看程式執行的實況,優異的專案沒辦法示範給他們看。最能說服顧客和老闆們採用進步的軟體開發方式的時機,是寫了再改的專案即將結束的時候,圖2-6清楚顯示每個人都深陷痛苦之中。6

 

圖2-6如果顧客和老闆們堅持要看程式執行的實況,就很難說服他們應該採用進步的軟體開發方式。

強調品質


您或許以為既然開發員可以花少一點的時間在測試和產品評估,那麼時間表就可以縮減了。傾向寫了再改的人會說,那是當然的。但是軟體業的經驗卻顯示,正好相反。企圖以品質交換成本的團隊,最後反而得付出更大的成本和更長的時間。

如圖2-7所示,在軟體推出之前清除95%瑕疵的專案,是最有生產力的,他們花在修改程式的總時間最少。要想在推出前清除超過95%的瑕疵,就得花額外的時間,來改善品質。推出前瑕疵修正率低於95%者,其實應該早一點清除產品的瑕疵,會比較有效率。大約有75%的軟體專案,其推出前瑕疵修正率低於95%。對於這些專案,為了趕時間而犧牲品質是另一種蠢人的黃金。很不幸的,在充滿動態的軟體開發中,這種現象已不是新聞了。IBM在二十年前就發現,專案小組若是把重心放在縮短時程表而非創造高品質,將來就會有更大的機會發生成本超出和時間延誤。強調品質、願意追求低的瑕疵率,這樣的專案其實是花最少時間、而有最高生產力的。

 


圖2-7在曲線的頂點,就是既有低瑕疵率、又能花最少的時間的專案。大部分的專案其實可以採用早日修正瑕疵的方式來縮短時程表(資料來源:Jones, 《Applied Software Measurement: Assuring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2nd ed., 1997)。

7

有些蠢人的黃金是銀子彈


新的科技和方法論常會伴隨著誇張的「號稱功效」,也就是所謂的「銀子彈」(silver bullets),因為它們本意是要一舉消滅低生產力的現象。數十年來,軟體業經歷過多次的「銀子彈」:1960年代的線上即時交易的程式(on-line programming)、1970年代的第三代程式語言(third-generation language)、1980年代運用人工智慧科技製造的電腦輔助軟體工程(CASE tools, Computer-Added Software Engineering),1990年代流行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都曾經號稱保證能大幅提高軟體的生產力。

假定搬運巨石的團隊一開始時使用的是不顧一切的蠻力。幾天之後團隊領導人就發現照這種緩慢的進度,是無法在期限前完成的。很幸運地,他聽說有一種奇妙的動物,名叫大象,體重超過成人的兩百倍,而且力大無窮。於是團隊領導人計畫組狩獵隊遠征,捉一頭大象來幫忙推這巨石。三個星期的跋山涉水,狩獵隊好不容易帶著捕獲的大象回來了。他們連忙把馬具套牢在這奇妙的巨獸身上,準備好鞭子督促牠。所有的人都屏息以待,看大象如何快速地移動巨石,也許能比期限提早完成呢!他們睜大眼睛仔細看,的確,大象拉動巨石的速朗O比人類快多了,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但是慢著,牠,突然地,揚起後腿蹬壞馬具又踩死兩個人,然後溜之大吉,從此再也沒有人看到牠,如圖2-8的情景。團隊感到失望:「也許我們在利用大象之前,應該多花點時間學會如何駕馭牠。」他們又浪費了20%的時間期待大象,失去了兩位組員,而沒有向目標前進一分一毫。簡單地說,這就是「銀子彈」症候群。

 


圖2-8銀子彈的創新經常讓人大失所望

大象的比喻,比您所想像的還要接近事實。羅伯特.葛拉斯(Robert L. Glass)在《失控的軟體》(Software Runaways)一書中比較十六個有問題的專案。其中就有四個專案期望運用銀子彈的創新,來獲得績效大幅提升,結果他們的企圖全都失敗了。

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銀子彈」,那是為了整體組織的程序改良而想出來的。有些組織採用一些流行又漂亮的管理名詞,來實施組織改良──整體品質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QFD、軟體成熟度模型、零缺點、六項總和、持續地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統計程序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只要運用得當,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好方法,也就是說,要專注於實質層面而非徒具形式。有些組織每十二個月就來個新運動,好似唸唸企業管理潮流術語就可以把品質與生產力改善四倍一樣,這類的組織有個特別的地獄等著他們,就是低生產力。在幾年的流行術語管理(MBB,Management By Buzzword)之後,員工大都對管理階層的組織改良運動抱持嘲諷的態度,使得開發方式更難逃脫寫了再改的陷阱。8
正確的創新必須應用在合適的專案,並搭配合適的訓練,對它的期望也必須切合實際,作為長期策略的話,這樣做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創新並不是變魔術,也不是容易的事。銀子彈也是一種蠢人的黃金,因為它有著一步登天的錯誤態度,經常為短期目標而採用,沒有合適的訓練,也沒有任何風險管理。就像黃鐵礦一樣,有經驗的管理者和軟體開發人員應該懂得不被它愚弄。

軟體並不軟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32/3<123>

关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 领测软件测试网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2023014753号-2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

软件测试 | 领测国际ISTQBISTQB官网TMMiTMMi认证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领测软件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