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访问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软件部门、Stanley Associates、SBC等公司也看到大体相同的情况。
美国著名通信企业之一SBC公司的软件部门并不对外提供服务,只是为公司自己的系统服务,实施CMM只是为了使公司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软件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一致工作,使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在时间、成本、预算、人员等方面得到精确计划与控制。此外,活跃在财务、管理、能源等领域的诸多软件公司也都实施了CMM,这些企业希望通过CMM提升自身软件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三、设立门槛与资金扶持并举,全面鼓励软件企业实施CMM、ISO认证
我国目前政府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方面,一般要求的是通过软件企业资格认定或者获得相应等级的系统集成资质。但是,这两个条件其实只能说明这个企业曾经做过什么,而不说明这个企业的素质能力怎么样。客观地说,仅仅靠这两个条件,并没有办法判断服务商的实际能力。对于同样一个项目,通过了CMM认证的软件企业能十分准确、有依据地报出工期、成本、投入的人力、采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而没有通过CMM认证的企业,在上述诸方面只能是凭经验和感觉了。对软件客户来说,选择一个通过CMM认证的企业,就意味着整个过程是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控制。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自2001年开始在上海市范围内开展普及和推广CMM工作。但在与软件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软件企业普遍对CMM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CMM认证的费用比较高、周期较长、牵涉的精力较多。总而言之,企业认为实施CMM不实惠,同时现在也没有客户(包括政府)提出这方面的要求。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政府软件与服务采购新标准,在目前我国只有20多家(华为、联想、东软、鼎新、用友、托普、浪潮、神州数码、华虹NEC、金蝶、亚信、新太科技、同望科技、清华同方、合力金桥、博通、北佳、东方通、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等)企业通过CMM2以上认证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优先采购通过CMM和ISO认证或已经开始实施CMM认证(需要有相关材料证明)的软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尽快实施《上海市软件企业CMM认证资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来支持软件企业进行CMM认证。一方面设立准入门槛,另一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只有这样,上海软件业的CMM战略才能迅速实施,经过2-3年的努力,上海将涌现出一批通过CMM认证、有较高素质能力的软件企业,上海软件产业随之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本质上讲,CMM与其说是一种标准,还不如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是千百个软件公司数十年软件开发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目前还没有一套比CMM更行之有效的、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软件企业管理水平、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方法。中国的软件企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将世界先进的软件开发管理经验拿来,这样才可能被世界范围内的同行和客户认可,走向世界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