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china_潘加宇:我没有理解你的问题。但用例确实可以是自外而内的推进。
网友:请问你设计了那么多案例,有没有一些基本的自我设计的一些原则总结呢,即使很笼统地我们也想听听。
UMLchina_潘加宇: 原则不敢说,体会最深就一句话:形式正确容易,内容正确难。UML在第一关帮助很大,但第二关要靠我们自己。
网友:在分析系统的用例时,怎样才算找到准确的用例,即找用例的标准是什么?
UMLchina_潘加宇: 准确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粒度,内容符合用例的定义。这一层是形式正确,容易做到--标准是理解用例的含义。第2层,识别的用例符合了客户的需要。这是内容正确,较难,标准是理解涉众的需要。
网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某一个实体信息的管理维护,是分出增加、删除、修改还是只看作一个维护用例?
UMLchina_潘加宇:请看http://www.umlchina.net/training/umlchina_2.pdf
网友: 对某一个实体信息的管理维护,是分出增加、删除、修改还是只看作一个维护用例?
UMLchina_潘加宇:关键是要找出CRUD背后可能隐藏的业务。
网友:我觉得对一个实体的操作还是当作一个用例吧。
UMLchina_潘加宇:不是,用例是系统提供价值的体现,严格上与面向对象无关。
网友: 在类图理解上,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大概是什么呢?
UMLchina_潘加宇:对初学者来说,估计是泛化和关联的混淆。
网友: 泛化和关联,怎用才能不混淆,有什么窍门么?
UMLchina_潘加宇:没窍门。除了理解OO,理解业务。泛化是集合的关系,关联是个体的关系。泛化是类级别的复用,关联是个体的组装。
网友: 用UML设计程序,用户界面应在什么阶段设计?
UMLchina_潘加宇:在设计阶段,由分析阶段的界面类责任导出。
网友:在实际中,很多可能自定义的类是从系统的一些类泛化出来的。
UMLchina_潘加宇:通过泛化来复用另一领域的类(如系统类)并不是个好主意。
网友: 分析阶段的类图应该到什么程度?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