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软件需求定义方法
在需求分析的前期,用户往往难以对其要求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因此获取并定义软件需求特别重要。常用的需求定义方法是需求背景描述法。它可以通过对下面问题的获取与分析,来获得对用户需求的定义。
用户需求的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等背景。
相关数据量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提供方式。
用户需求的规模和一般限制。
精度要求。
原始数据的诊断要求和参数缺省处理要求。
操作控制与环境要求。
可靠性要求。
在规范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用户的需求背景,应特别注意其差异。根据开发和运行环境限制,得到软件功能和性能的初始集合,最终形成需求集合。
另一种方法是问题求解过程定义。因为有些需求难以用简练的原始问题模型或输入/输出规格予以定义,需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描述出来,即指定每一步的数学模型、数据加工、算法、精度要求及时间限制、模型校核、优化设计等,从而获得对用户需求过程的定义。
此外,事务元定义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软件所要完成的每个独立事务来推测用户对某些特殊功能或性能的需求。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面向不同的需求对象,产生了多种需求规格说明方法。它们均针对不同的对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目前尚无一种能“包治百病”的方法。现有的需求规格说明方法可分为三类:形式化方法、非形式化方法、基于知识表示的综合方法。
形式化方法是一种基于严格数学基础的系统特征描述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面向模型的,即通过应用一系列数学结构构造系统模型,来直接定义系统行为;二是面向特征的,即通过给出系统必须满足的公理集,来描述系统的特征,从而间接地定义系统行为。形式化方法往往与形式化的规格说明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前者的典型方法有VDM、Z、Petri网和CSP等后者又可分为公理规格说明和代数规格说明。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