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root盘由两部分组成,即核心和根文件系统。要把这两部分都放到一个1.44MB的软盘上去,通常要对内核和根文件系统进行压缩,压缩核心的最好方法是进行重新编译内核,将一些不必要的支持去掉,如对网络和其它周边设备的支持,重要的一点是记住内核必须支持RAMDISK及ext2,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引导。关于内核的编译本文不再阐述,下面重点介绍如何生成根文件系统的压缩包。对于根文件系统的压缩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只保留必要的根文件系统组件,第二是将根文件系统做成一个压缩包,类似于内核工作的原理。
(1)根文件系统概述
一个根文件系统必须包括支持完整Linux系统的全部东西,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基本文件系统结构
至少含有以下目录:/dev、 /proc、 /bin、 /etc、 /lib、 /usr、 /tmp
最基本的应用程序,如sh、 ls、 cp、 mv等
最低限度的配置文件,如rc、 inittab、 fstab等
设备:/dev/hd*、 /dev/tty*、 /dev/fd0
基本程序运行所需的库函数
以上所需文件一般情况下会超过1.44M,因此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准备好内容后再压缩到软盘中,当用软盘启动时,再把文件解压到内存中,形成一个虚拟盘(RAMDISK),通过RAMDISK控制系统启动。
为了能创建以上的根文件系统,你必须有一个空闲的能够放下大约4MB文件的RAMDISK。系统缺省情况下已替我们建好了一个大小为4096KB的RAMDISK,其设备名一般为/dev/ram0,我们就使用它来保存我们预先准备好的根文件系统。
(2) 创建根文件系统
Linux内核识别两种可以直接拷贝到RAMDISK的文件系统,它们是minix 和ext2,ext2性能更好。mke2fs缺省情况下在1.44M的软盘上产生360个信息节点,使用压缩格式的根文件系统需要更多的信息节点,所以使用如下命令创建文件系统可以创建2000个信息节点,而且一般不会用完。
mke2fs -m 0 -i 2000 /dev/ram0
mke2fs将会自动判断设备容量的大小并相应地配置自身,-m 0参数防止它给root保留空间,这样会腾出更多的有用空间。接着把虚拟盘挂在节点/mnt上:
mount -t ext2 /dev/ram0 /mnt/floppy
接着是创建目录。根文件系统最少应该有如下8个目录:
/dev — 设备
/proc — proc 文件系统所需目录
/etc — 系统配置文件
/sbin — 重要的系统程序
/bin — 基本应用程序
/lib — 共享函数库
/mnt — 装载其他磁盘节点
/usr — 附加应用程序
执行如下命令创建这些目录:
#cd /mnt/floppy
#mkdir dev proc etc sbin bin lib mnt usr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各个目录下的内容了:
/dev:/dev中含有系统不可缺少的设备文件。可以把现有系统中/dev的文件拷贝过来,然后删除不必要的文件。命令cp -dpR /dev /mnt会拷贝/dev整个目录但不拷贝文件内容,dp开关保证链接文件仍然不变,不会拷贝链接所指原文件,而且属性不变。如果你没有SCSI设备,删除所有的以sd开头的文件。如果你不想使用串口设备,删除所有以cua开头的文件。不过记住一定要保留console、kmem、mem、null、ram、tty1等文件。
/etc:这个目录中含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系统配置文件。这下面的文件比较多,那么到底哪些文件是必需的,哪些可有可无呢?由于这下面的文件一般是一些文本文件,都不是很大,干脆全部保留算了。
我的启动盘中含有不到15个配置文件,大致可分为3部分:
rc.d/* — 系统启动脚本
fstab — 列出要登录的文件系统
inittab — 包含启动过程参数
而且这些文件都是最简单的。rc应该包括:
#!/bin/sh
/bin/mount -av
/bin/hostname yjy
fstab应包括:
/dev/ram0 / ext2 defaults
/dev/fd0 / ext2 defaults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inittab包括:
id:2:initdefault:
si::sysinit:/etc/rc
1:2345:respawn:/sbin/getty 9600 tty1
2:23:respawn:/sbin/getty 9600 tty2
/bin和/sbin:该目录中包含有必不可少的应用程序,如ls, mv, cat,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过一定要记住包括以下程序:init, getty,login, mount,运行你的rc的外壳shell。
/lib: 该目录中包含有你的启动盘启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共享函数库,如果缺少必须的函数库,系统会停止启动或出现一大堆错误信息,所以一定要注意。
几乎所有的程序都需要libc库,列一下目录/lib中的libc:
ls -l /lib/libc*
-rwxr-xr-x 1 root root 4016683 Apr 16 18:48 libc-2.1.1.so*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3 Apr 10 12:25 libc.so.6 -> libc-2.1.1.so*
libc.so.6的6表示版本号,它指向的文件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查看每一个程序使用的函数库,用命令ldd,如:
ldd /sbin/mke2fs
libext2fs.so.2 => /lib/libext2fs.so.2 (0x40014000)
libcom_err.so.2 => /lib/libcom_err.so.2 (0x40026000)
libuuid.so.1 => /lib/libuuid.so.1 (0x40028000)
libc.so.6 => /lib/libc.so.6 (0x4002c000)
/lib/ld-linux.so.2 => /lib/ld-linux.so.2 (0x40000000)
输出右边的库都是必须的,有的可能是链接文件。
在/lib目录下你还必须有函数库装载器,这个装载器或是ld.so (对 a.out 库) 或是 ld-linux.so (对 ELF 库)。新版本的ldd一般会告诉你所需库的装载器。
把装载器和库拷贝到/lib后,再仔细检查一遍,一定保证没有遗漏。
模块
如果你有一个模块化的内核,你还得考虑需要加载的模块,它们都位于/lib/modules,你可以把不是很重要的模块放到别的盘上,当系统启动后再加载,这样会节省启动盘的空间。
打包
一旦你完成了上述工作,卸下虚拟盘,拷贝到一个文件中,然后压缩。
umount /mnt
dd if=/dev/ram0 bs=1k | gzip -v9>rfs.gz
压缩结束后,你就拥有了一个压缩的根文件系统,不过你得检查它的大小,如果大了,你还得删除一些东西。
(3) 组织引导盘
有了根文件系统和内核之后,最后的工作就是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先检查总文件的大小,如果超出1.44MB,就得考虑重新创建所需或用两张磁盘,即使用两张磁盘,你的根文件系统也得小于1.44MB。
接着就是确定是用LILO控制启动还是直接用拷贝到盘上的内核控制启动。用LILO的好处是你能增加支持初始化硬件的参数到内核中,缺点是较复杂且占用珍贵的磁盘空间,不过我还是建议使用LILO控制系统启动。下面我就介绍用LILO的过程,直接用拷贝到盘上的内核控制启动的方法就不作叙述了。
用LILO控制启动首先就得写一个LILO配置文件,以下是一个最简单的配置文件,但是已经够用了。
boot =/dev/fd0
install =/boot/boot.b
map =/boot/map
read-write
backup =/dev/null
compact
image = KERNEL
label = Bootdisk
root =/dev/fd0
参数说明见相关资料。然后把它命名为bdlilo.conf。 接下来就是创建一个内核文件系统。把一张干净的软盘插入软驱,在上面创建ext2文件系统。
mke2fs -i 8192 -m 0 /dev/fd0 50
“-i 8192”表示每8192位创建一个信息节点。接着登录系统:
mount /dev/fd0 /mnt/floppy
rm -rf /mnt/floppy/lost+found
mkdir /mnt/floppy{boot,dev}
删去目录/ lost+found,创建两个目录/boot和/dev,再执行:
cp -R /dev/{null,fd0} /mnt/floppy/dev
接着拷贝启动加载器boot.b到目录/boot中,
cp /boot/boot.b /mnt/floppy/boot
最后,拷贝你创建的配置文件bdlilo.conf和内核到内核文件系统的根目录下,
cp bdlilo.conf KERNEL /mnt/floppy
现在,根文件系统所需的所有文件都准备就绪了。再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帮助安装LILO引导器到软盘的根文件系统上面:
lilo -v -C bdlilo.conf -r /mnt
OK,可以运行它了,如果运行结果没有错误就表明成功,否则就应该仔细检查一下上面的设置。
jeffreyli 回复于:2004-02-09 10:52:18 |
1. 软盘上安装引导器(grub) 一般制作软盘上跑的linux引导器都使用syslinux这个工具(这个工具不支持ext2分区格式,只能支持fat分区格式),因为我对grub比较熟悉,并且我在软盘上安装grub只用了132KB空间,不是很耗磁盘空间。 具体操作如下: # mke2fs /dev/fd0 创建了 ext2 文件系统后,需要安装该文件系统: # mount /dev/fd0 /mnt/floppy 现在,需要创建一些目录,并将一些关键文件(原先安装 GRUB 时已安装了这些文件)复制到软盘: # mkdir /mnt/floppy/boot # mkdir /mnt/floppy/boot/grub # cp /boot/grub/stage1 /mnt/floppy/boot/grub # cp /boot/grub/stage2 /mnt/floppy/boot/grub 再有一个步骤,就能得到可用的引导盘。 在linux bash中,从 root 用户运行“grub”,该程序非常有趣并值得注意,因为它实际上是 GRUB 引导装入器的半功能性版本。尽管 Linux 已经启动并正在运行,您仍可以运行 GRUB 并执行某些任务,而且其界面与使用 GRUB 引导盘或将 GRUB 安装到硬盘 MBR 时看到的界面(即GRUB控制台)完全相同。 在 grub> 提示符处,输入: grub> root (fd0) grub> setup (fd0) grub> quit 现在,引导盘完成了。 2. 安装根文件系统: 一套linux系统要正常启动,根文件系统要包括下列文件夹: /bin /etc /proc /tmp /var /dev /mnt 要包括下列基本的设备文件: /dev/console /dev/fd0 /dev/null /dev/ram0 /dev/tty /dev/tty0 要包括下列配置文件: /etc/rc.d/inittab /etc/rc.d/rc.sysinit /etc/fstab 要实现基本的功能,还要包括一些常用工具: 如:sh,ls,cd,cat…… 其中,前面三个部分不要多少空间的,但是常用工具会占用很多空间,要是用原来系统中的这些命令,就是全部用静态编译,不是用动态连接库,大概有2MB~3MB,放不进软盘。网络上解决的方案是使用BusyBox工具。具体可以到官方网站:www.busybox.net看看。 下载BusyBox工具的源代码,编译: 注意: (1) 译的时候要静态编译,修改 Makefile 中的 DOSTATIC 参数,从false 改为 true,这样,编译出来的代码就不要依赖glibc了。 (2) 因为我们用的是 BusyBox 上的 init,与一般所使用的 init 不太一样,会先执行 /etc/init.d/rcS 而非 /etc/rc.d/rc.sysinit,为了做出来的 FloppyLinux 架构与 Redhat 的架构一样,所以修改了 BusyBox 中的 init.c底下是修到的部分内容∶ #ifndef INIT_SCRIPT #define INIT_SRCIPT "/etc/rc.d/rc.sysinit" #endif 具体操作如下: (1) 官方网站上下载BusyBox的最新版本:busybox-0.60.5.tar.gz解开,按照上面的注意点修改源代码 (2) 运行下列命令: #make #make install (3) 译好的可势行文件放在 ./_install 文件夹里的。 #cp ./_install /tmp/floppy-linux -r (4) 动建立其它的文件或文件夹: #cd /tmp/floppy-linux # mkdir dev etc etc/rc.d proc mnt tmp var # chmod 755 dev etc etc/rc.d bin mnt tmp var # chmod 555 proc # cd dev # mknod tty c 5 0 # mknod console c 5 1 # chmod 666 tty console # mknod tty0 c 4 0 # chmod 666 tty0 # mknod ram0 b 1 0 # chmod 600 ram0 # mknod fd0 b 2 0 # chmod 600 fd0 # mknod null c 1 3 # chmod 666 null (5) 建启动配置文件:(inittab,rc.sysinit,fstab) initab: ::sysinit:/etc/rc.d/rc.sysinit ::askfirst:/bin/sh rc.sysinit: #!/bin/sh mount -a # chmod 755 rc.sysinit fstab: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6) 作Ramdisk的镜像文件: # dd if=/dev/zero of=/tmp/initrd bs=1k count=4096 # losetup /dev/loop0 /tmp/initrd # mke2fs -m 0 /dev/loop0> # mount -t ext2 /dev/loop0 /mnt # cp -r /tmp/floppy-linux/* /mnt # umount /mnt # losetup -d /dev/loop0 # dd if=/tmp/initrd | gzip -9 > /tmp/initrd.gz # rm -f /tmp/initrd # sync 3.编译内核: 这部分内容不详细讲述,主要是去掉了一些不需要的选项,减小内核,编译出来的内核是725920Byte。里面包含了必要的网卡驱动和网络协议栈。 4.整合启动盘 现在所用到了的东西全部搞好了,下面就是整合一下: 全部文件(文件夹)如下: /lost+found/ /boot/ /boot/grub/ /boot/grub/stage1 =========èGrub启动时用到的两个文件 /boot/grub/stage2 /boot/grub/menu.lst =========èGrub的配置文件指向grub.conf /boot/grub/grub.conf /boot/kernel =============è内核 /initrd.gz ===============è内存镜像文件 这样这张软盘就能启动一套Linux系统了,占用1.213MB。 |
jigenxiang 回复于:2004-02-09 11:03:04 |
不错,收藏! |
jeffreyli 回复于:2004-02-09 11:31:11 |
以下是关于grub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GRUB 是引导装入器(boot loader) -- 它负责装入内核并引导 linux 系统。GRUB 还可以引导其它操作系统,如 FreeBSD、NetBSD、OpenBSD、GNU HURD 和 DOS,以及 Windows 95、98、NT 和 2000。尽管引导操作系统看上去是件平凡且琐碎的任务,但它实际上很重要。如果引导装入器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或者不具有弹性,那么就可能锁住系统,而无法引导计算器。另外,好的引导装入器可以给您灵活性,让您可以在计算器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而不必处理不必要的麻烦。 GRUB 是一个很棒的boot loader。它有许多功能,可以使引导过程变得非常可靠。例如,它可以直接从 FAT、minix、FFS、ext2 或 ReiserFS 分区读取 linux 内核。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它总能找到内核。另外,GRUB 有一个特殊的交互式控制台方式, 可以让您手工装入内核并选择引导分区。这个功能是无价的:假设 GRUB 菜单配置不正确,但仍可以引导系统。哦,对了 -- GRUB 还有一个彩色引导菜单。 GRUB菜单 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位于/boot/grub/目录下的menu.lst文件。 此文件将在开机是产生一个菜单,包含有Debian linux,Windows2000,RedHat linux和 Mandrake linux,共四个选择项。我一共分了8个区,一个fat16(0x6),一个ntfs(0x7),三个ext2fs分区(0x83),一个swap分区(0x82)。ntfs用来装win2000, 三个ext2fs装了三个linux,c盘fat16分区没有装任何东西。 ########################################### # 一个GRUB configure 的例子 # ########################################### timeout 10 default 2 # --> Debian linux <-- title Debian linux root (hd0,2) kernel /boot/vmlinuz-2.2.18 root=/dev/hda3 ro initrd /boot/initrd-2.2.18.gz # --> Debian END <-- # --> Windows 菜单选项 <-- title Windows2000 root (hd0,0) chainloader +1 # --> Winddows 结束 <-- # --> RedHat linux 菜单选项 <-- title RedHat linux root (hd0,8) chainloader +1 # 在硬盘主引导分区装了lilo,所以也用了chainloader。 # --> RedHat linux 结束 <-- # --> Mandrake linux 菜单选项 <-- title Mandrake linux root (hd0,5) kernel /boot/vmlinuz-2.4.3-20mdk root=/dev/hda6 ro initrd /boot/initrd-2.4.3-20mdk.img # --> Mandrake linux 结束 <-- 以符号井〝#〝开头的行表示被注释掉,没有任何意义。 timeout表示默认等待的时间,这儿是10秒钟。超过10秒,用户还没有作出选择的话, 系统将自动选择默认的操作系统。 默认的操作系统就是由default控制的。default后加一个数字n,表明是第n+1个。 需要注意的是,GRUB中,计数是从0开始的,第一个硬盘是hd0,第一个软驱是fd0,等等。所以, default 2 表示默认的操作系统在这儿是 Redhat linux。 接下来,正如你所想象的,title表示的是“Debian linux”菜单项。 root (hd0,2)表示第一个硬盘,第三个分区。这儿的root 于linux的root分区及其不同,此root非彼root也! 在 linux 中,当谈到 "root" 文件系统时,通常是指主 Linux 分区。但是,GRUB 有它自己的 root 分区定义。GRUB 的 root 分区是保存 linux 内核的分区。这可能是您的正式 root 文件系统,也可能不是。我们讨论的是 GRUB,需要指定 GRUB 的 root 分区。进入 root 分区时,GRUB 将把这个分区安装成只读型,这样就可以从该分区中装入 linux 内核。 GRUB 的一个很“酷”的功能是它可以读取本机的 FAT、FFS、minix、ext2 和 ReiserFS 分区。 到目前为止,您可能会感到一点疑惑,因为 GRUB所使用的硬盘/分区命名约定与linux使用的命名约定不同。在 linux 中,第一个硬盘的第五个分区称作"hda5"。而 GRUB 把这个分区称作"(hd0,4)"。GRUB 对硬盘和分区的编号都是从 0 开始计算。另外,硬盘和分区都用逗号分隔,整个表达式用括号括起。现在,可以发现如果要引导 linux 硬盘 hda5,应输入"root (hd0,4)"。 知道了内核在哪儿,还要具体指出哪个文件是内核文件,这就是kernel的工作。 kernel /boot/vmlinuz-2.2.18 root=/dev/hda3 ro 说明/boot/vmlinuz-2.2.18 就是要加载的内核。后面的都是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root=/dev/hda3就是linux的硬盘分区表示法,ro是以readonly的意思。 initrd用来初始的linux image,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下面看一看windows的定义段。 这里,我添加了一项来引导 Windows2000。要完成此操作,GRUB 使用了“链式装入器” (chainloader)。链式装入器从分区 (hd0,0) 的引导记录中装入 win2000自己的引导装入器,然后引导它。这就是这种技术叫做链式装入的原因 -- 它创建了一个从引导装入器到另一个的链。这种链式装入技术可以用于引导任何版本的 DOS 或 Windows。 我的RedHat linux在硬盘主引导分区装了lilo,所以也用了chainloader。 GRUB的配置文件要简单就这么简单,如果你要更个性化一点,试一试,把 “color light-gray/blue ”加在default语句的下面,下一次激活GRUB时,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一试“color light-blue/red\\",惊喜吗? 有趣吧! GRUB的交互性 GRUB 最好的优点之一就是其强健的设计 -- 在不断使用它时请别忘了这点。 如果更新内核或更改它在磁盘上的位置,不必重新安装 GRUB。事实上,如有必要,只要更新 menu.lst 文件即可,一切将保持正常。 只有少数情况下,才需要将 GRUB 引导装入器重新安装到引导记录。首先,如果更改 GRUB root 分区的分区类型(例如,从 ext2 改成 ReiserFS),则需要重新安装。或者, 如果更新 /boot/grub 中的 stage1 和 stage2 文件,由于它们来自更新版本的 GRUB, 很有可能要重新安装引导装入器。其它情况下,可以不必理睬! GRUB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特别强。在开机时,按一下“c”,将进入GRUB 控制台。显示如下: GRUB version 0.5.96.1 (640K lower / 3072K upper memory) [ Minimal BASH-like line editing is supported. For the first word, TAB lists possible command completions. Anywhere else TAB lists the possible completions of a device/filename. ] grub> 欢迎使用 GRUB 控制台。现在,再研究命令: 我将通过GRUB 控制台绕过lilo来激活RedHat linux, grub> root (h 现在,按一次 Tab 键。如果系统中有多个硬盘,GRUB 将显示可能完成的列表,从 "hd0" 开始。如果只有一个硬盘,GRUB 将插入 "hd0,"。如果有多个硬盘,继续进行,在 ("hd2") 中输入名称并在名称后紧跟着输入逗号,但不要按 Enter 键。部分完成的 root 命令看起来如下: grub> root (hd0, 现在,继续操作,再按一次 Tab 键。GRUB 将显示特定硬盘上所有分区的列表,以及它们的文件系统类型。在我的系统中,按 Tab 键时得到以下列表: grub> root (hd0, (tab,按tab一下键) Possible partitions are: Partition num: 0, Filesystem type is fat, partition type 0x6 Partition num: 2,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x83 Partition num: 4,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x7 Partition num: 5,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x83 Partition num: 6, Filesystem type is fat, partition type 0xb Partition num: 7, Filesystem type is fat, partition type 0xb Partition num: 8,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x83 Partition num: 9,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x82 如您所见,GRUB 的交互式硬盘和分区名称实现功能非常有条理。这些,只需要好好理解 GRUB 新奇的硬盘和分区命名语法,然后就可以继续操作了 grub> root (hd0,8) 现在已安装了 root 文件系统,到装入内核的时候了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4.2 root=/dev/hda5 ro [linux-bzImage, setup=0x1200, size=0xe1a30] 您已经安装了 root 文件系统并装入了内核。现在,可以引导了。只要输入"boot", linux 引导过程就将开始。是不是很cool啊,GRUB的menu.lst更像一个linux 下的脚本程序。 GRUB激活盘 要制作引导盘,需执行一些简单的步骤。首先,在新的软盘上创建 ext2 文件系统。然后,将其安装,并将一些 GRUB 文件复制到该文件系统,最后运行 "grub" 程序,它将负责设置软盘的引导扇区。准备好了吗? 将一张空盘插入 1.44MB 软驱,输入: # mke2fs /dev/fd0 创建了 ext2 文件系统后,需要安装该文件系统: # mount /dev/fd0 /mnt/floppy 现在,需要创建一些目录,并将一些关键文件(原先安装 GRUB 时已安装了这些文件) 复制到软盘: # mkdir /mnt/floppy/boot # mkdir /mnt/floppy/boot/grub # cp /boot/grub/stage1 /mnt/floppy/boot/grub # cp /boot/grub/stage2 /mnt/floppy/boot/grub 再有一个步骤,就能得到可用的引导盘。 在linux bash中,从 root 用户运行“grub”,该程序非常有趣并值得注意,因为它实际上是 GRUB 引导装入器的半功能性版本。尽管 linux 已经激活并正在运行,您仍可以运行 GRUB 并执行某些任务,而且其界面与使用 GRUB 引导盘或将 GRUB 安装到硬盘 MBR 时看到的界面(即GRUB控制台)完全相同。 在 grub> 提示符处,输入: grub> root (fd0) grub> setup (fd0) grub> quit 现在,引导盘完成了。 如果要把GRUB装到硬盘上,也很容易。这个过程几乎与引导盘安装过程一样。首先,需要决定哪个硬盘分区将成为 root GRUB 分区。在这个分区上,创建 /boot/grub 目录,并将 stage1 和 stage2 文件复制到该目录中,可以通过重新引导系统并使用引导盘, 或者使用驻留版本的 GRUB 来执行后一步操作。在这两种情况下,激活 GRUB,并用 root 命令指定root 分区。例如,如果将 stage1 和 stage2 文件复制到 hda5 的 /boot/grub 目录中,应输入 "root (hd0,4)"。接着,决定在哪里安装 GRUB -- 在硬盘的 MBR,或者如果与 GRUB一起使用另一个“主”引导装入器,则安装在特定分区的引导记录中。如果安装到 MBR,则可以指定整个磁盘而不必指定分区,如下(对于 hda): grub> setup (hd0) 如果要将 GRUB 安装到 /dev/hda5 的引导记录中,应输入: grub> setup (hd0,4) 现在,已安装 GRUB。引导系统时,应该立即以GRUB的控制台方式结束(如果安装到MBR)。现在,应创建引导菜单,这样就不必在每次引导系统时都输入那些命令。 |
jeffreyli 回复于:2004-02-09 11:39:03 |
LILO(linux Loader)是Linux自带的一个优秀的引导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引导一台机器上的多个操作系统。与其他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相比,LILO引导方式显得更具有艺术性,对其深入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方便地处理多操作系统、网络引导、大硬盘及大内存等诸多棘手的问题。 通常我们谈到LILO,会涉及到两个方面——LILO引导程序和LILO安装命令/sbin/lilo。为了不至于混淆这两个概念,本文将用LILO表示LILO引导程序,而lilo表示/sbin/lilo。 一般地,LILO使用一个文本文件/etc/lilo.conf作为其配置文件。lilo读取lilo.conf,按照其中的参数将特定的LILO写入系统引导区。任何时候,修改了/etc/lilo.conf,都必须重新运行lilo命令,以保证LILO正常运行。lilo.conf使用的配置参数很多,配置起来也相当复杂。下面以RedHat linux为例作一些初步探讨,RedHat的lilo程序包版本为0.20,别的Linux发行版本可能会有所出入,但不会太大。 lilo.conf文件中的配置参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局参数,另一部分是引导映像参数。与linux系统其他的配置文件一样,“#”号后的一行文字表示注释。 一、LILO的全局参数 全局参数是全程有效的,它可以出现在文件lilo.conf中的任何地方。以下是具体的参数项: 1.backup=backup-file 在装入LILO之前将原先的引导区备份到backup-file,而不是RedHat 缺省的/boot/boot.NNNN。也可以备份到一个设备上,如: /dev/null。注意:如果原先已有一个同名文件,该参数将被忽略。我们可通过这个备份恢复原先的引导扇区: dd if=/boot/boot.NNNN of=/dev/hda bs=446 count=1 原先的MBR。(注:虽然boot.NNNN有512字节,但只能恢复前446字节到MBR。) 2.boot=boot-device 指定一个用于安装LILO的设备。通常LILO可安装在如下几个地方: MBR:第一个硬盘的主引导区, 对应于/dev/hda、/dev/sda等。 Root:linux根分区的超级块(Super block), 对应于/dev/hda1、/dev/hda2、/dev/hda5、/dev/sda1、/dev/sda5等。 Floppy:LILO安装在软盘上,对应于/dev/fd0。 不指定时,lilo缺省安装在根分区超级块上。 3.compact 该参数用于优化LILO,产生一个更小的“map”文件。如果在软盘上安装LILO,强烈推荐使用此参数。 4.default=name 指定缺省引导的操作系统。如default=dos 表示将label为DOS的系统作为缺省引导的操作系统。如不指定该参数,排在lilo.conf中的第一个操作系统将作为缺省操作系统。 5.delay=tsecs 在没有指定“prompt” 参数时,LILO将立即引导缺省的操作系统,“delay”参数在这之间插入一段延时,单位是1/10秒。 6.disk=device-name 为某些非标准硬盘定义参数。其内部还包括有几个可选的子参数。 bios=〈bios_device_code〉: 设备号。十六进制数0x80表示第一硬盘;0x81表示第二硬盘,依此类推。 sectors=〈sectors〉:硬盘扇区数。 heads=〈heads〉:硬盘磁头数。 cylinders=〈cylinders〉:硬盘柱面数。受系统BIOS限制,柱面数必须在1024以内。 partition=〈partition_device〉:用于物理定位特殊硬盘上的分区,有一个子参数start。 start=〈partition_offset〉:每一分区的起始扇区。 例如: disk = /dev/sda bios=0x80 #指定SCSI硬盘为第一硬盘 sectors = 32 heads = 64 cylinders=632 #硬盘参数为632/64/32 partition=/dev/sda1 start=2048 #第一分区起始扇区为2048 partition = /dev/sda2 start=204800 #第二分区起始扇区为204800 partition = /dev/sda3 start = 500000 partition = /dev/sda4 start = 900000 当机器上有两块硬盘,一块为SCSI硬盘,另一块为IDE硬盘时,LILO很有可能无法自动识别它们的主、从顺序,这时可进行如下设置: disk = /dev/sda bios = 0x80 disk = /dev/hda bios = 0x81 #SCSI硬盘为主硬盘,IDE硬盘为从硬盘 该参数是为linux无法识别的硬盘准备的,一般Linux可以正确识别和使用大多数硬盘,除非最坏的情况,否则不用设置它。 7.force-backup=backup-file 类似“backup”参数,但是将覆盖原有的同名文件。 8.ignore-table 通知lilo忽略无效的硬盘分区表。 9.install=boot-sector LILO实际上包含有几个部分,而这几部分都存放在/boot/boot.b文件中。如果忽略“install”参数,则lilo认为install=/boot/boot.b。 10.linear 产生用于替换硬盘sector/head/cylinder地址(硬盘几何参数)的linear扇区地址。linear地址在运行时产生并且不依赖于硬盘几何参数。某些SCSI硬盘和一些以LBA方式使用的IDE硬盘可能会需要使用这个参数。注意,在将LILO安装到软盘上时不能使用“linear”参数。 11.lock 出现LILO提示后立即按最近一次的引导映像启动计算机。也就是说,当我们在lilo.conf中加入了该参数,然后运行lilo安装LILO,再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时LILO会提示我们选择引导哪一种操作系统,这一选择将被LILO记录下来,即“锁定”,下次启动计算机时,LILO将忽略“delay”、“prompt”等参数及键盘输入而直接跳转到其“锁定”的操作系统。 12.map=map-file 指定map文件。 没有本项时缺省使用/boot/map,每次执行lilo命令都会产生一个新的map文件。 13.message=message-file 该命令用于指定一个包含注释信息的文件,该文件将在系统打印出字符串“LILO”之前显示。如果在LILO启动时想获取较多的信息,可以编辑一个文件,再使用该命令就可以了。文件中如果包含有ASCII码为0xFF的字符(Ctrl+L)则表示清屏。注意,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65535个字节。每次文件改变之后,都必须重新运行lilo命令重建map文件,以保证其正常显示。 14.optional 当用于启动的引导映像不存在时,该参数使lilo忽略它。这对用于测试一个不长期存在的linux核心是有用的。 15.password=password 为LILO设置口令保护,每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提示用户输入口令。设置了口令后,建议将lilo.conf的文件属性改为600,以免让非root用户看到口令。 16.prompt 给出“boot:”提示,强制LILO等待用户的键盘输入,按下回车键则立即引导默认的操作系统,而按下Tab键则打印可供选择的操作系统。当“prompt”被设置而“timeout”没有被设置时,系统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而不引导任何操作系统。不设置该参数时,LILO不给出“boot:”提示而直接引导默认操作系统,除非用户按下了Shift、Ctrl、Alt三键中的任何一个。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的硬盘上有多个操作系统,建议使用参数,它留给用户一个选择的余地。 17.restricted 与“password”联用,使“password”仅作用于在LILO提示后有命令行输入的时候。 18.serial=parameters 使用串行口控制。这将初始化指定的串口,并将使引导管理器能接受来自串口的输入。从串口发送一个中断信号相当于从控制台键盘上按下Shift键,它同样会被LILO捕捉到。如果不能保证来自串口的访问和控制台一样安全,比方说有一个modem连在串口上,建议为每个引导映像加上口令保护(password)。参数串有如下语法: 〈port〉[,〈bps〉[〈parity〉[〈bits〉]]] 〈port〉:数字表示的串口号,0表示COM1,其余类推。所有四个串口都可被使用。 〈bps〉:串口速率,支持110、 150、300、600、1200、2400、4800和 9600 bps,缺省值为2400bps。 〈parity〉:设置串口校验。一般情况下,LILO忽略奇偶校验。n表示无校验,e 表示偶校验,o 表示奇校验。 〈bits〉:字符位数,只能取7或8,缺省值是8。当有奇偶校验时只能取7。 如果设置了“serial”,即使没有设置“delay”,系统也会将“delay”项的值自动增加20。 19.timeout=tsecs 设置等待键盘输入的时长,单位是0.1秒。超过这段时间没有输入则为超时,系统将自动引导缺省的操作系统。如果不设置本参数,缺省的超时时间长度为无穷大。 二、引导映像参数 引导映像参数作用于每一个引导映像区。如果某一引导映像参数(例如:password)与全局参数的定义相抵触,则以该引导映像参数的定义为准,但仅限于该引导映像区。以下是具体参数项: image=pathname 设置包含linux核心引导映像的文件或设备。 other=pathname 设置包含非linux操作系统,如DOS、SCO UNIX、Windows 95等系统引导映像的文件或设备。 range=start-end 如果“image”参数被设置为一个设备,则linux核心引导映像的存放范围必须被设置。 image = /dev/fd0 range = 1-512 # linux核心引导映像存放在软盘上的第一至512扇区 label=name 通过此参数来标识当前操作系统,即操作系统名。用户可通过在LILO提示后输入“标识”来决定引导哪一个操作系统。 alias=name 给当前操作系统起一别名。 lock 类似同名全局参数。 optional 类似同名全局参数。 password=password 类似同名全局参数。 restricted 类似同名全局参数。 以下两个参数项用于非linux操作系统: loader=chain-loader 如果要引导第二块硬盘上的非linux操作系统或将LILO安装到软盘,这个参数是必需的。不指定时,缺省值是/boot/chain.b。如启动第二块硬盘上的MS-DOS或Windows 95,可定义loader=/boot/any_d.b;对于OS/2,则为loader=/boot/os2_d.b。 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模块,any_d.b已不合时宜,在0.20版以后的lilo程序包中已不再包含它并将其功能整合进chain.b,os2_d.b亦有所变动。它们的功能可用如下语句代替。 例: other = /dev/hdb1 loader = /boot/any_d.b 替换为: other = /dev/hdb1 map-drive = 0x80 to = 0x81 map-drive = 0x81 to = 0x80 对于os2_d.b: other = /dev/hdb1 loader = /boot/os2_d.b 替换为: other = /dev/hdb1 loader = /boot/os2_d.b map-drive = 0x80 to = 0x81 map-drive = 0x81 to = 0x80 map-drive=〈bios_device_code〉 通知chain.b装入重映射软驱或硬驱的内存驻留驱动程序,使用它可以引导不同硬盘上的不同操作系统,条件只有一个, BIOS必须能访问硬盘。“map-drive”后跟有变量“TO=〈盘设备号〉”。实际上,“map-drive”起到了“软”交换两个软驱或硬驱主、从顺序的作用,避免了手工接线的麻烦。 例:交换软驱 map-drive = 0 to = 1 map-drive = 1 to = 0 交换硬驱(参看loader参数例) table=device 指定包含非linux系统分区的主设备。举例来说,如果Windows 95在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基本分区上,即/dev/hda1上,那么必须定义table=/dev/hda 。 三、核心参数 如果LILO引导的是linux系统,我们可用下面命令传递一些参数给Linux核心。除“literal”之外,它们也可用于全局参数区。 append=string append传递一个特殊硬件的参数串string给linux系统的核心。它常用来配置一些Linux不能正确测试到的硬件设备。例如: append = "hd=64,32,202" 通知linux核心,硬盘参数为64柱面、32磁头、202扇区。具体的参数串设置可参看/usr/doc/HOWTO/BootPrompt-HOWTO文件。 literal=string 类似于“append”,但它将撤消所有的其它核心参数(比如设置了root设备)。因为“literal”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撤消一些必需的、重要的参数,所以不能将它设置在全局参数区。 ramdisk=size 指定RAM盘的大小。size为零时不建立RAM盘。忽略此参数时,RAM盘大小由linux核心引导映像决定。 read-only 通知LILO以只读方式载入根文件系统。通常我们在检查根文件系统时需要将根文件系统以只读方式载入。linux系统在每次启动时也会将根文件系统以只读方式载入,待例行的文件系统检查后再将其重新载入为读写方式。 read-write 通知LILO以读写方式载入根文件系统。 root=root-device 指定被安装根文件系统硬盘分区设备。 vga=mode 指定引导linux系统时的VGA模式。有以下取值: normal:常规80×25文本模式 extended (or ext): 80×50文本模式 ask: 引导时询问用户使用哪一种VGA模式,这时敲回车键将显示一个可分配的VGA模式表。 如果不指定VGA模式,系统将缺省地使用包含在系统核心里的VGA模式值。 四、lilo.conf配置实例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按照自己的意图配置LILO。请看一个lilo.conf文件的例子: boot=/dev/hda #将LILO安装在MBR。LILO作为主引导管理器 message=/boot/message #注释为/boot/message compact #产生一个更小的“map”文件 map=/boot/map #指定“map”文件为/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assword=zhoudi #设置口令 vga=normal #80x25文本模式 linear #使用“linear”地址 prompt #提示用户键盘输入 timeout=50 #超时时长为5秒 default=dos #缺省引导label为dos的操作系统 #设定linux image=/boot/vmlinuz-2.0.34-1 #设置linux核心引导映像 label=linux #标识为linux root=/dev/hda1 #设置根文件系统 read-only #LILO以只读方式载入根文件系统 #设定MS-DOS或Windows 95 other=/dev/hda2 #DOS分区为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二分区 label=dos #标识为dos table=/dev/hda #主设备为第一个IDE硬盘 #设定SCO UNIX 注意:SCO分区必须设为活动(active)分区并将LILO安装在MBR上。 other=/dev/hda3 label=sco table=/dev/hda 这个例子中,LILO是作为主引导管理器来管理机器上所有操作系统的。LILO也可作为二级引导管理器,这只要将“boot”参数改为根分区就可做到。例如: boot=/dev/hda1 以这种方式使用LILO时,linux根分区必须用DOS或Linux的fdisk程序将其设置为活动分区,并且这种方式只对硬盘主分区(不是扩展或逻辑分区)有效。 LILO还可以启动第二个以上的操作系统。在我的机器上有两块希捷硬盘,一块硬盘为8.4GB,另一块为1.2GB,都以LBA模式接在主IDE口上。8.4GB跳线为主盘,1.2GB跳线为从盘,linux核心很容易地就将它们辨认出来并能正常使用,1.2GB的硬盘上安装了MS-DOS 6.22。笔者是这样设置lilo.conf的: disk=/dev/hda bios=0x80 #由于IDE硬盘存在双硬盘问题,所以当启动DOS系统时,会提示“无系统盘或系统盘错!”,需修改程序如下。 disk=/dev/hdb bios=0x81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linear prompt timeout=50 default=dos image=/boot/vmlinuz-2.2.11-1 label=linux root=/dev/hda1 read-only other=/dev/hdb1 label=dos map-drive = 0x80 to = 0x81 map-drive = 0x81 to = 0x80 #交换两硬盘主、从顺序 table=/dev/hdb 配置好lilo.conf文件后,在root账户下执行lilo命令,新的LILO就被载入系统。上面第一个例子执行结果如下: #lilo Added linux Added dos* Added sco (注:带*号的表示其为缺省操作系统) 五、LILO提示信息 LILO在运行时会给出一些提示信息,了解它的含义对我们正确配置lilo.conf或查找硬件错误是有帮助的。 当LILO装入它自己的时候,显示单词 “LILO”:每完成一个特定的过程显示一个字母。如果LILO在某个地方失败了,屏幕上就停留几个字母,以指示错误发生的地方。 注意,如果磁盘发生瞬间故障,可能会在第一个字母“L”后插入一些十六进制数字(磁盘错误码)。除非LILO停在那里并不停地产生错误码流,否则并不说明有严重问题。 没有提示: LILO没有安装或者安装LILO的分区没有被激活。 L〈错误码〉 : LILO的第一部分已经被装入并运行了,但它不能装入第二部分的引导程序。两位数字的错误码指示问题的类型(参见“磁盘错误码”),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介质访问失败或硬盘参数错误。 LI: LILO第一部分正确但是第二部分执行时出错。这一般是硬盘参数有误或/boot/boot.b被移动后没有重新运行map安装程序。 LIL: LILO第二部分开始执行,但是不能从“map”文件中读取描述符表( descriptor table)。 这通常是因介质错误或磁盘参数有误引起的。 LIL?: LILO在错误的地方加载。原因与“LI”大致相同。 LIL-:描述符表(descriptor table)错误。典型原因是硬盘几何参数微妙的不匹配或/boot/boot.b被移动而没有运行map安装程序。 LILO: LILO执行正确。 1010101010: 分区情况已经改变却没有重新安装LILO,另外,超频也可能会出这种情况。 六、磁盘错误码 0x00:“内部错误”。 由LILO扇区读取子程序产生。可能是因为被破坏的文件,重建map文件试试看。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当使用“linear”参数时去访问超出1024的柱面。 0x01:“非法命令”。这意味着LILO访问了BIOS不支持的硬盘。 0x02:“没找到地址标记”。通常是介质问题,多试几遍看看。 0x03:“写保护错”。 仅在写操作时出现。 0x04:“扇区未找到”。典型的原因是硬盘参数错误。 0x06:“激活顺序改变”。这应该是短暂的错误,再试一次。 0x07:“无效的初始化”。BIOS没有适当地初始化硬盘,热启动一次或许有帮助。 0x08:“DMA超出限度”。这不应当发生,重新启动。 0x09:“DMA试图越过64kB边界”。这不应当发生,建议忽略“compact”参数。 0x0C:“无效的介质”。这不应当发生,重新启动看看。 0x10:“CRC错误”。检测到介质错误。建议多启动几次,运行map安装程序,把map文件从坏块写到正常的介质上。 0x11:“ECC纠正成功”。读错误发生然后被纠正,但是LILO并不知道这个情况,终止了启动过程。 0x20:“控制器错误”。一般不应发生。 0x40:“定位失败”。这可能是介质问题,重新启动试试。 0x80:“磁盘超时”。磁盘或驱动器没有准备好。介质坏了或磁盘没有转,也有可能是从软盘启动而没有关上软驱门。 0xBB:“BIOS错误”。一般不应发生,如果反复发生,可考虑去掉“compact”参数或添加删除“linear”参数。 如果在写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则在错误码前有个前缀“w”。尽管写错误并不影响启动过程,但它们暗示了系统中存在某种错误,建议重新配置LILO成只读格式(read-only)。 LILO的配置相当复杂,读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勤于思考,才能用好LILO。 |
危险生物 回复于:2004-02-09 11:42:13 |
不错 |
jeffreyli 回复于:2004-02-13 09:02:00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也望大家有什么好东东给共享出来,,,,, |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