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节 概述
一、 传统企业运作模式与供应链思想的冲突
供应链管理是新的管理哲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新的管理哲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许多有冲突的地方,因此,应用供应链管理首先要认清传统管理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讲,传统的企业管理与运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 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影响。现行的企业系统在设计时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 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一条链;。供、产、销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但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2 存在着部门主义障碍。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
2 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 EDI、Inte.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2 库存管理系统满足不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传统企业中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级的,库存控制决策没有与供应商联系起来,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资源。
2 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2 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供应商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
2 没有建立对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2 与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市场形势好时对经销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很难一下子从传统的纵向发展管理模式很快转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来。
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结构模型和特征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下图所示的模型。
图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 /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3、供应链的特征
2 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 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2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 并且 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2 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三、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 -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作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实施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目前企业要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就必须面对和解决许多有关供应链的问题,主要包括:
2 供应链的高成本(大约占净销售值的 5%~20%)
2 库存水平过高(库存水平经常保持在 3~5个月)
2 部门之间的冲突
2 目标重构
2 产品寿命周期变短
2 外部竞争加剧
2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2 价格和汇率的影响
2 用户多样化需求,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 1)企业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
( 2)企业要转变思维模式,从纵向一维空间思维向纵-横一体的多维空间思维方式转变;
( 3)企业要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的经营思想,向与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转变;
( 4)企业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和透明度;
( 5)所有的人和部门都应对共同任务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去除部门障碍,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
( 6)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
阶段 1:基础建设
阶段 2:职能集成
阶段 3:内部供应链集成
阶段 4:外部供应链集成
阶段 5: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四、 供应链管理的在我国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实现 "两个转变"、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尤其从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运作方式来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我国企业传统制造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2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
2 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
2 集成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统。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
2 研究适合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
第 2节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管理( SCM)兴起是缘于企业试图消除因信息传递太慢或错误而误导的生产及存货计划。90年代,一些计算机的制造商如HP,或生产家庭用品的宝洁(P&G)开始将信息系统作上、下游整合,希望通过正确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分析和整合,达到对市场的需求作快速反映并降低库存等目的。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上,而这又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可靠支持。
在当今时代,信息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面对如何集成信息的问题。信息既有来自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横向信息,还有来自宏观层面上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共享这些信息,将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行为协调起来,就是供应链管理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与单个企业情况相比,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企业,其信息流动和获取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图 供应链的信息流与单个企业的信息流1、 供应链信息流的特点
覆盖的范围广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其信息流分为需求信息流和供应信息流,这是两个不同流向的信息流。当需求信息(如客户定单、生产计划、采购合同等)从需方向供方流动时,便引发物流。同时供应信息(如入库单、完工报告单、库存记录、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等)又同物料一起沿着供应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单个企业下的信息流则主要限定在企业内部的进销存记录(见上图)。
获取途径多
由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种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因而供应链中的信息获取渠道众多,对于需求信息来说既有来自顾客也有来自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供应信息则来自于各供应商,这些信息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而在所有的企业里流动与分享。对于单个企业情况来说,由于没有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企业也就没有为它提供信息的责任和动力,因此单个企业的信息获取则完全倚赖于自己的收集。
信息质量高
由于存在专业分工,供应链的中的信息质量要强于单个企业下的信息质量,例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可以专门负责收集需求信息,供应商则收集供应信息,生产厂商收集产品信息等。
2、 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
为了高质量和高效的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建立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系统的实现一般要分两步走。
一是创建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
处于供应链核心环节的企业要将与自己业务有关(直接和间接)的上下游企业纳入一条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中,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市场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这种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是建立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的基石。
二是在供应链成员中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架构。
统一的信息系统架构是决定信息能否共享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和建立统一信息交流规范体系等。因为即使某些细节之处没有遵循共同的标准也会影响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例如供应链上企业的业务往来在通过 EDI进行数据交换时,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文件的标准格式,任一方擅自改动格式都将导致对方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这种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
2 缩短需求响应时间;
2 减少需求预测偏差;
2 提高送货准确性和改善客户服务;
2 降低存货水平,缩短定货提前期;
2 节约交易成本;
2 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
2 减少生产周期;
2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供应链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来支撑的,我们从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来谈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产品 (服务)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物流供应等。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通过采用各种不同信息技术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见下图)。
图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支撑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基础信息技术构成。
标识代码技术
统一的信息编码是实现供应链中贸易伙伴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基础。没有它,自动识别技术与电子数据交换( EDI)就不可能实现。通过将信息编码标准化技术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去,实现供应链活动中的自动数据采集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货畅其流”,促进供应链各项活动的高效运转。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 AIDC)已成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处理物流信息的理想技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自动数据识别和数据采集,可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高速准确的数据获取及实时控制。目前,供应链管理中,最常用的AIDC技术是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中的条形码是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商品的信息,它是有关厂家、批发商、零售商、运输业等经济主体进行订货和接受订货、销售、运输、保管、出入库检验等活动的信息源。由于在活动发生时点能即时自动读取信息,因此便于及时捕捉到消费者的需要,提高商品销售效果。条码替代键盘输入而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其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
另外,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以从几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因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及其它不适宜条码标签存在的环境中。在供应链过程控制中,它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工具的自动识别(AVI)、物品的跟踪与监视、店铺防盗系统、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系统(ITS)、生产线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等方面。
电子数据交换( EDI)
EDI技术是指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法。EDI是实施快速响应(QR)、高效消费者响应(ECR)、高效补货等方法必不可少的技术。目前,几乎所有的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法都离不开EDI技术的支持。EDI的主要功能表现在电子数据传输和交换、传输数据的存证、文书数据标准格式的转换、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信息增殖服务等,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家大企业都应用EDI系统与它们的主要顾客和供应商交换商业信息。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于增值网(VAN)的EDI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模式,一种新的以Internet为基础,使用可扩展标识语言XML的EDI模式,即web-EDI正在中小型公司中得到应用。基于XML的EDI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可以领用网际网络,运营费用低廉,即使是中小企业可以加入到电子商务中。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相对方便、快捷和廉价的基础工具。随着,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供应链成员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地从事商业活动。未来的供应链管理将充满无限的商机。
第二层面是在一些基础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开发的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具体集成和应用这些系统时,不应仅仅将它们视为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而应深刻理解它们所折射的管理思想。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POS)
POS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 EOS)
EOS是指企业间利用通讯网络(VAN或Internet)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ON-LINE)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订货方式,EOS系统可以缩短从接到订单到发出订货的时间,缩短订货商品的交货期,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对于生产厂家和批发商来说,通过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能准确判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有利于调整商品生产和销售计划。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CAD/CAPP/CAE/CAM等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用于支持新产品设计与制造。随着PDM(产品数据管理)发展,有效地建立了CAD、CAPP、CAE、CAM之间的信息集成,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正确而快速的数据交换,从而进一步加快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了费用。
企业资源计划( 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制(JIT)
ERP/ MRPII/ JIT等主要是用于企业生产控制和库存控制。当然ERP的范围更广,已体现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其应用领域从传统制造业拓展到其它类型的行业。ERP/ MRPII/ JIT等技术的应用就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多种复杂问题,促进了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变革,提高企业生产和整个供应链的柔性,保证生产及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客户关系管理( CRM)
客户关系管理( CRM)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终不断累积客户信息,并使用获得的客户信息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CRM最主要的功能模块是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销售。通过将CRM应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提升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持较高的客户保留,对客户收益和潜在收益产生积极的影响等。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通过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完成的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它包括电子数据交换( 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一般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类型。电子商务在供货体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流通等方面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效率。
案例:沃尔玛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2003年,《财富》杂志公布了今年全美500强企业排名。沃尔玛公司再拔头筹,连续第二年夺冠。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续增加12%,达到2465亿美元。究其成功的原因,发现沃尔玛始终将高质量、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努力经营。
实现供应链的基础是信息共享,沃尔玛在运用信息技术支撑信息共享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走在许多零售连锁集团的前面。如,最早使用条形码( 1980年),最早采用EDI(1985年),最早使用无线扫描
枪( 1988年),最早与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等大供应商实现VMIECR产销合作(1989年)等。
1985年,沃尔玛开始利用电子交换系统(EDI)与供应商建立了自动订货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向供应商提供商业文件、发出采购指令,获取收据和装运清单等,同时也让供应商及时准确把握其产品的销售情况。
在 1985至1987年之间,沃尔玛投资4亿美元由体斯公司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从此公司总部与全球2400多家分店、100个配送中心以及数千家供应商通过卫星和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联系。它们有相同的补货系统、相同的EDI条形码系统、相同的库存管理系统、相同的会员管理系统、相同的收银系统。位于全球的门店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90年代初,沃尔玛在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送到数据中心。沃尔玛每销售一件商品,都会即时通过与收款机相连的电脑记录下来,每天都能清楚地知道实际销售情况,管理人员根据数据中心的信息对日常运营与企业战略作出分析和决策。
数据中心还与全球供应商建立了联系,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库存 VMI。供应商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配销系统和数据中心,直接从P0S得到其供应的商品流通动态状况;或查阅沃尔玛产销计划。这套信息系统为生产商和沃尔玛两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1995年,沃尔玛及其供应商WarnerLambert,以及他的管理软件开发商一起联合成立了零售供应和需求链工作组,进行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即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研究和应用获得很大成功。在供应链运作的整个过程中,CPFR应用一系列技术模型,对供应链不同客户、不同节点的执行效率进行信息交互式管理和监控,对商品资源、物流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采购订单的计划性、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度,提高全供应链运作的效率,控制存货周转率,并最终控制物流成本。
此外,沃尔玛还十分注重为员工提供信息,将公司的经营理念灌输给个人。 90年代建立了覆盖整个公司的内联网 — Pipeline,并在分店里都设有计算机,员工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公司或个人的信息、动态。
先进的商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沃尔玛摆脱了传统零售业分散、弱小的形象,并创造了零售业工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4、供应链管理软件简介
博安 (Baan)软件
博安 (Baan)是一个为离散型、流程型以及项目型产业供应链提供企业资源计划应用系统和咨询服务的主导公司。博安公司的使命是提供一种市场上领先的解决方案,利用创新、开放的信息系统实现灵活而有效的经营管理运作。博安公司提供了基于UNIX和NT以及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企业业务解决方案BAAN产品家族。它适应2000年,并且支持企业系列的业务过程,其中包括制造、财务、分销、服务和维护业务。此外,BAAN博安公司还提供了Orgware一套组织工具和软件工具,它能帮助企业减少实施时间和成本,实现对系统的不断改进。
四班公司的 Fourth Shift MSS for Object ERP系统
四班公司的 Fourth Shift MSS for Object ERP系统在中国有很强的行业适应性。无论是机械制造业,还是电子与计算机制造业;无论是汽车供应商,还是消费品供应商;无论是流程式行业,还是离散型行业;无论是加工型,还是重复制造型,Fourth Shift MSS for Object ERP系统均可运行。实际上,四班公司用户巳覆盖了冶金、化工、医药、器械、烟酒、食品等各行业。
美国 Symix公司的SyteLine软件
Symix产品是以客户同步资源计划(CSRP)原理为基础。CSRP以传统的、强调内部运作和财务的集成ERP系统为起点,使ERP延伸并超越了工厂的界限,与客户、供应商、销售队伍、分销商、运方的工作地等等,全部集中在一起。SyteLine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Symix家族中的一个主导产品。SyteLine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适合采用混合生产模式的离散制造业企业。Symix的用户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电子电器、家具和包装五大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高度融合了当今世界行之有效的
J.D.Edwards提供的供应链优化和实时扩展执行系统
J.D.Edwards提供的供应链优化和实时扩展执行系统(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and Real-time ExtendedExcution, 简称SCOREx),针对的对象和行业主要是消费品、制药业、电厂业、机械装配业、汽车零部件、建筑业、能源化工业等。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