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连载(63):集成Unix和Windows的方式

发表于:2007-07-01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第7章 与Windows系统集成 在局域网中,由于Windows是为最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它使用的 网络 协议也占据重要地位。而FreeBSD 性能 非常优秀,除了被用做Inte .net /Intranet 服务器 之外,使用者也希望它能用做文件/打印等传统的局域网服务器,为局域网内(

第7章 与Windows系统集成

  在局域网中,由于Windows是为最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它使用的网络协议也占据重要地位。而 FreeBSD性能非常优秀,除了被用做Inte.net/Intranet服务器之外,使用者也希望它能用做文件/打印等传统的 局域网服务器,为局域网内(或高速连接的网络之间)的客户计算机提供文件和打印服务。因而将FreeBSD和Windows 系统这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同一个网络上相互,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将FreeBSD和Windows系统进行集成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为设置Windows系统,使其遵从 Unix中的标准方式访问FreeBSD服务器,或者在Windows NT服务器安装网关软件,使其成为在 FreeBSD相应服务和Windows相应服务之间进行转换的网关。此外也能配置FreeBSD支持MS Windows下的 标准协议,与Windows系统相互通信。

  • 集成Unix和Windows的方式

  TCP/IP协议族中提供了多种标准的程序,能让支持TCP/IP的计算机进行互连。Windows系列的计 算机同样也支持TCP/IP协议及其中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例如远程登录程序telnet,文件传输程序ftp等,使 用这些应用程序能实现异种系统互连的基本方式。如果要使用这些最基本程序功能之外的功能,例如文件和打印资源的共享, 就必须使用其他软件来达到目的了。

  为了让Windows计算机以最常见的文件共享等方式使用Unix上的资源,Unix计算机必须提供相应的文 件共享服务。Unix之间共享文件系统的协议为NFS,然而由于个人计算机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和权限的概念,因此 Unix不能信任个人计算机上的使用者,而需要对用户进行验证,这就需要pcnfsd提供的认证和共享能力。Dos/Windows 系统可以安装pcnfsd的客户程序,来访问Unix系统上的资源。

  在FreeBSD上安装pcnfsd非常容易,可以使用sysinstall安装程序中的Networkin g菜单中的选项来安装pcnfsd,也可以直接通过Packages Collection来安装它。pcnfsd软 件将在/usr/local/libexec下安装一个rpc.pcnfsd程序,如果Unix被配置为nfs服务器 ,那么rpc.pcnfsd就能为pcnfs客户机提供认证及共享服务,客户能通过它使用Unix系统上的文件和打印 资源。

  Sun和其他开发者提供了几种pcnfs的客户程序,然而由于pcnfs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 可,使用它的网络很少。因而pcnfs也就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前已经成为了一种过时的技术,因此不推荐使用pcnfs 来集成Windows和Unix。

  Windows系统也能够通过Windows NT作应用网关,使用Unix上的资源,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Windows NT 系统中支持的TCP/IP网络打印服务,由于这个服务可以支持LPD协议,因此Windows NT 也能作为一个打印机网关,将其他Windows客户的打印请求转换为lpd请求,发送给Unix计算机,或者从Unix 上打印到Windows NT计算机上。然而,应用网关是一种单独的软件,必须具备一种应用网关软件才能集成一种 网络服务,因此除了打印服务之外,并不存在其他种类的应用网关系统。

  通过配置Windows计算机与Unix进行集成的方法,对Windows客户并不是最方便的方式。原因之一 是由于Windows计算机之间的互连更为常见,所以Windows方式在个人计算机用户中占据主流,而另一个更为重 要的原因是用户的问题,要让多数不熟悉Unix系统的Windows使用者以Unix的方式访问Unix系统资源,困 难就相当大。而与此相比,Unix系统管理员一般都具备Unix和Windows的丰富经验,并了解各种网络协议,这 样就能在Unix计算机上安装支持Windows网络系统的软件,而众多Windows系统用户不需其他额外配置就能 使用Unix系统的资源了。显然这种方式能够利用Windows系统现有软件的友好界面,又能利用Unix系统的强大 功能,并且不需要Windows用户进行额外的设置,因此就成为了集成Windows和Unix的最流行的方式。

未完,待续。。。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